教師節(jié)來臨,
記者從北京師范大學獲悉,
10位來自全國各地
長期堅守于教育教學一線的優(yōu)秀教師,
獲該校“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
以表彰其為我國基礎(chǔ)教育事業(yè)做出的突出貢獻。
據(jù)悉,2014年底,北師大就發(fā)起“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建設(shè)學校共同體和網(wǎng)絡(luò)平臺,服務廣大教師,提升學校育人能力。今年,該校在此基礎(chǔ)上又聯(lián)合光明日報社、中國教育學會,共同設(shè)立“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
其中,面向個人的啟功教師獎每次評選不超過10人,獎勵獲獎者一次性獎金50萬元;面向團隊的公益行動獎每次評選不超過10支團隊,獎勵20萬元,并遴選團隊優(yōu)秀個人參加教師培訓深造項目。
七月的湖南岳陽,高溫。在火車站外,我們第一次見到了黃亞飛老師:黝黑的皮膚,穿著一件發(fā)黃的白襯衫,一條洗褪色的藍色褲子,平凡、樸素。
↑黃亞飛老師
他走上前來用雙手和我們握手時,我們被深深震撼了:他的左手五指全無、右手只剩三根不足常人指頭一半長的殘指。在湘北連綿起伏的大峰山下的偏遠小學,他耕耘了43年,為大峰山下的數(shù)千名孩子點亮了智慧之燈,書寫了一位山區(qū)教師的傳奇。
43年培養(yǎng)出3000多名學生
1975年,黃亞飛高中畢業(yè),老支書見他雖然身體殘疾,但有才華有志向,力排眾議安排他到村里代課。懷著斗志、憧憬、感恩,他開始了鄉(xiāng)村教育生涯。
談起剛開始從教的事,黃亞飛緩緩地說道:“要夾住一支粉筆談何容易,稍不小心就掉了。用力夾緊,時間一長手指就腫了起來,連皮也被磨破,粉筆上沾滿了鮮血,連心的痛。但是,為了做一個合格的教師,練好基本功,我咬牙堅持下來,手指腫了又消,消了又腫,慢慢地磨起了老繭。幾年下來,我多種字體都能揮灑自如了。人有勇氣、有毅力、肯吃苦,就不怕。”
“他著了魔一般義無反顧地在大峰山區(qū)的村小默默耕耘!秉S亞飛的同事張?zhí)m說,“他當了43年班主任,培養(yǎng)了3000多名學生,其中有49人考上了重點大學,7人考上了研究生,4人取得了博士學位。”
43年來,在黃亞飛的考勤檔案里找不到一次事假、病假記錄,也找不到一次遲到、曠工的記錄。居公小學主管教務主任張朱稱他是“守時巨人”。
踏遍大峰山下每一寸土地
工作的前十多年里,山區(qū)貧窮落后,一些家長不愿意送適齡兒童入學。每逢開學初,黃亞飛便起早貪黑,沿著陡峭的盤山小道,踏進家家戶戶,動員家長送子女上學。
他踏遍大峰山下的每一寸土地,家訪1700余人次,行走山路3萬多公里,勸回學生90余人,累計墊付學費約3680元,還掏錢給學生買筆、本等學習用品。
他的同事黃道林告訴我們:“黃老師生活十分樸素,一年難得買兩三斤肉吃,一件棉襖穿了20年。”
居公小學校長朱正才說:“雖然黃老師工資不高,但他連續(xù)9年資助村里一個貧困家庭的兩個孩子上完初中!
2007年,黃亞飛把市、縣兩級發(fā)的1000元獎金資助了兩名貧困生。2009年,他拿出500元錢獎勵了5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黃亞飛老師家中舊照
黃亞飛不僅是孩子學習路上的導師,更是他們?nèi)松飞系氖刈o者。黃亞飛調(diào)入居公完小任教后,還兼任雙石村路隊的護學崗教師。雙石村每個學期有30多名學生在居公完小就讀,而通往學校的是一條田間小路,其間往返路程約6公里。
為了確保每個孩子上學的安全,黃亞飛連續(xù)20年把他們領(lǐng)來帶回。在這風雨兼程的護學路上,他穿壞了20多雙鞋,撐破了18把雨傘。
43年沒有一刻松懈
此后,黃亞飛任居公完小副校長、德育辦主任,教五年級語文、社會、科技,還兼班主任(當時全校僅6位教師,其中一人上午上課,下午去食堂幫廚)。
繁重的行政事務和教學工作的壓力下,他卻給自己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每天必須完成一篇教學心得,必須學到深夜12點入睡。
多年來,他閱讀了900萬字的書籍,做了300萬字的卡片,寫了20萬字的教學總結(jié)。
雖然收入微薄,但他堅持拿出一周的工資,自費訂閱《人民教育》《小學教學研究》《小學教學參考》《中小學教材教學》等10多種教育教學雜志。在他的住處,墻上掛的、桌上擺的、箱子里裝的全是教學資料卡,這些成了他做教學研究的資源寶庫。
迄今為止,黃亞飛已在全國各大報刊發(fā)表教研論文81篇,獲得各類教研成果獎121個。他指導學生繪畫、書法,有136人次獲市、縣優(yōu)秀獎。
一個山旮旯里的普通小學教師,在教學研究中能有此業(yè)績,實為不易,師生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勤奮筆俠”。
【記者調(diào)研手記】
那雙手,讓我們深深地震撼
初次見到黃亞飛老師,他在接站口迎著我們。湖南盛夏近40攝氏度的高溫,黃老師的衣襟早已浸濕一片。
他熱情地與我們一一握手。雖已知曉黃老師因一場意外火災受傷,但當親眼見到那雙手時,我們還是被深深地震撼。
聊及黃老師的過往,問他43年為何始終堅守在這大峰山時,一直平靜的黃老師激動起來。
他說:“我吃的是鄰里鄉(xiāng)親的百家飯,讀的是鄉(xiāng)政府為我集資買的書,我就要回報家鄉(xiāng)、回報政府、回報黨和人民……山區(qū)里的學校,我走了,孩子們就沒有老師教書,就不能上學了,我不能走。”
堅守講臺,是他畢生的信念,是他深埋于心的諾言。1985年,鄉(xiāng)、村干部多次動員他出任雙石村村主任一職,經(jīng)過慎重考慮后,他婉言謝絕了。他說,舍不得那粉筆傳情的樂趣,舍不得那天真爛漫的孩子。
黃老師曾多次面對誘惑,但他從未考慮過離開。1995年,遠在廣東的親戚來到他家,見他一介布衣、三間破房,便勸他棄教經(jīng)商,并許諾月薪2800元高薪聘請他,而當時他每月工資不足300元。
回顧自己初為人師的日子,黃老師說,那時堅持每天聽課,請有經(jīng)驗的教師指導寫教案,寫完的教案就掛在墻上,走過路過他都抬頭審視、反復斟酌。遇到教學難題,他常常深夜翻山越嶺,與住在大山另一頭的老教師探討研究,黎明前再沿著陡峭的盤山道返回學校繼續(xù)上課。
他善于總結(jié)、樂于筆耕!耙粋教師,只會教書,充其量只是個‘教書匠’。既會教書,又能搞研究,把自己的經(jīng)驗寫成論文推廣出去,產(chǎn)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即科研型老師!秉S老師非常認同特級教師魏之鑄的這個理念,也在努力向科研型教師發(fā)展。
調(diào)研結(jié)束時,黃亞飛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老師是個良心活!
↑黃老師手跡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