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fā)量遠大于降雨量
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fā)生特大水文干旱
省水文局今天發(fā)布的旱情分析結果表示,由于蒸發(fā)量遠大于降雨量,全省已有約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fā)生了特大水文干旱。
7月1日以來,全省大部分地區(qū)維持晴熱少雨天氣,全省累計面平均降雨僅38.3毫米,而實測面上平均蒸發(fā)量達179.0毫米。全省日平均面上蒸發(fā)量由6月底的2.5毫米,增加到目前的近6毫米,其中郴州、岳陽、邵陽、長沙、衡陽等市部分站點日蒸發(fā)量達到8毫米,長沙縣的螺嶺橋站、邵陽的新寧站日蒸發(fā)量一度達到9毫米。
省水文局根據降雨、連續(xù)無有效降雨日數、蒸發(fā)、土壤含水率等指標綜合分析,目前我省絕大部分地區(qū)約1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湘中及湘西南大部約14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fā)生中度及以上水文干旱,衡陽、邵陽、婁底、長沙、湘潭、株洲、懷化等市州約6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fā)生重度及以上水文干旱,其中約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發(fā)生特大水文干旱。
主汛期竟成枯水期
●7月1日以來,全省平均降雨僅38.3毫米,為1949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
●湘江湘潭站昨天流量410立方米每秒,低于生態(tài)需水流量
●四水干流部分河段水位接近歷史同期最低值,部分支流斷流
6月1日至8月30日,歷來是湖南的主汛期?捎捎诔掷m(xù)晴熱、高溫、無雨,今年的主汛期竟成為名副其實的枯水期。
省水文局今天統(tǒng)計,6月1日以來,全省平均降雨208.5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370.7毫米偏少43.8%。7月1日以來,全省平均降雨38.3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169.2毫米偏少77.4%,為1949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其中,婁底、湘潭、邵陽、衡陽7月1日以來降雨分別為3毫米、4毫米、9毫米、10毫米,偏少九成以上。衡南縣斗山橋站6月3日至今滴雨未下。
受降雨嚴重偏少影響,今年入汛以來長江三口,湘、資、沅、澧四水來水量嚴重偏少,合計來水總量僅292億立方米,比歷年同期均值515億立方米偏少43.3%。省水文局根據今天8時數據統(tǒng)計,五強溪、柘溪等9座主要大型水庫總蓄水量134.32億立方米,占總庫容235.04億立方米的57.1%,比去年同期偏少10.5%。
受持續(xù)高溫干旱影響,湘、資、沅、澧四水干流部分河段水位接近歷史同期最低值,部分一級支流斷流。其中,湘江一級支流涓水的射埠站、蒸水的石門坎站和沅水一級支流酉水的紅巖溪站等均已斷流。
所幸洞庭湖水位相對不低,對四水下游水位產生頂托作用。今天8時,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28.58米,接近歷年同期均值。受洞庭湖水位頂托影響,湘江干流控制站湘潭站出現“低流量、高水位”的奇特現象。今天8時,湘江湘潭站流量僅410立方米每秒,低于570立方米每秒的生態(tài)需水流量,但水位仍有29.97米。
面對罕見的枯水期,省防指加強水資源調度,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資源。水庫、水電站、河壩等各類水利、水電設施的水量調度,全部由各級防指分級負責、統(tǒng)一調度。省防指先后直接調度東江水庫、韶山灌區(qū)、歐陽海水庫、洮水水庫等向下游補水。東江水庫從8月5日開始,通過加大發(fā)電出力,下泄流量由5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130立方米每秒,為下游株洲航電樞紐補水;株洲航電樞紐從8月5日18時起,日均出庫流量加大至350立方米每秒,往下游沿線補水,確保了湘江中下游取水需求。
水庫調水 節(jié)約用水 應急送水
抗旱首保群眾飲水安全
我省把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作為抗旱減災的首要任務。據省防指今天透露,各地通過水庫調水、節(jié)約用水、工程供水、應急送水等方式,千方百計提供生活用水,沒有發(fā)生因干旱缺水或飲用不衛(wèi)生水而危及群眾生命安全的事件。
截至8月9日,全省3066溪河斷流,2148座水庫、16.3萬處山塘干涸,導致農村大量取水點、飲水工程水源不足或枯竭,共有246萬人因旱出現飲水困難。近10天來,更是每天增加人飲困難群眾近20萬人。面對一天天增加的臨時飲水困難群眾,全省上下采取有效措施,牢牢守住“不讓任何一名群眾喝不上水、不讓任何一名群眾吃不上飯、不發(fā)生群體性搶水斗毆事件”三條底線。
水庫調水。省防指先后直接調度東江水庫、韶山灌區(qū)、歐陽海水庫、洮水水庫等向下游補水。
節(jié)約用水。邵陽、懷化、常德等地針對部分城鎮(zhèn)水廠取水口流量不足,對城鎮(zhèn)供水采取分時供水或錯時供水措施,限制公共建筑、機關等公共區(qū)域用水。婁底市對境內白馬、大江口、南沖、周頭、雙江等5座有供水任務的中型水庫實施嚴格的用水計劃,確立了每座水庫蓄水低于某個特定數值后將停止其他供水,保證人飲,并嚴格限制婁星區(qū)、婁底經開區(qū)范圍內造紙、釀造、印染、洗車等高耗水、重污染行業(yè)用水,關停婁底中心城區(qū)范圍內洗浴、游泳等高耗水服務業(yè)用水。
工程供水。全省共有農村供水工程508.97萬處,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6.67萬處,受益人口總數達4460.21萬人。各地通過開辟新的供水水源、延伸供水管網等措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山區(qū)部分農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出現原取水點水源不足、覆蓋范圍不夠廣的問題,解決人飲困難。
應急送水。水利、消防、環(huán)衛(wèi)、園林等部門出動運水車輛1.7萬臺開展緊急送水。中聯重科無償提供28臺送水車,自行配備60名操作員,分7批次向鳳凰、永順等11個受旱嚴重的縣(市、區(qū))開展應急送水服務,每天送水700噸左右,解決了2.1萬人的飲水困難。
七成水庫移民飽受旱災
全省移民系統(tǒng)深入一線,幫助移民“保喝水、補種改種、避險搬遷”
本報8月11日訊(記者 張尚武 劉勇 通訊員 張曉輝)“全省大旱,移民最苦!”連日來,全省七成大中型水庫移民飽受旱災。全省移民系統(tǒng)深入一線,調劑資金,幫助受旱移民“保喝水、補種改種、避險搬遷”。
我省大中型水庫移民達240多萬人,絕大部分“后靠”安置到山上,平素用水就頗為不易。按照新的貧困人口標準計算,全省還有125萬移民處于貧困線以下。
今年久晴、大旱,半數以上水庫已基本放到死水位,“后靠”上山的移民更是飽受旱災之苦。與山下和平原地區(qū)相比,首先旱的是山上,移民眼睜睜看著水庫放干,自己卻用水無著落;7月下旬以來,移民人畜飲水難題尤其突出。
據省移民局最新統(tǒng)計,目前全省已有167萬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遭受嚴重旱災,占到總數近七成。其中,61萬人和44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34萬畝水稻和36萬畝經濟作物絕收。
大旱之年,移民生計最難。省移民局提出,全系統(tǒng)進庫區(qū)、入農戶,以助農抗旱救災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幫助移民度難關。
地處柘溪庫區(qū)的新化縣白溪鎮(zhèn),縣移民局干部連日奔波,結合“避險搬遷”項目試點,幫助移民選擇有水源的安居之所;在湘潭縣譚家山鎮(zhèn)鋼鐵村,移民部門支持村民,在干涸的石壩口水庫尾端,用水泵5級提水灌田保苗;在古丈縣斷龍山鄉(xiāng)尚家村,移民部門組織“馬幫”,翻山越嶺給移民送水。
省移民局局長顏向陽介紹,全省移民部門努力調劑資金,調水找水送水,堅決保障移民飲水。秋后下雨,立即組織移民開展補種改種。從長遠來看,我省正在實施的移民避險搬遷項目,將科學規(guī)劃,讓移民搬遷到既無地質災害、又有水源保障的地方集中居住,解決移民用水之苦。
養(yǎng)殖業(yè)抗旱力求“三個確!
確保畜禽飲用水安全、確保苗種生產能力、確保不發(fā)生重大動物疫病
鑒于旱情持續(xù)發(fā)展,省畜牧水產局近日會商決定,當前養(yǎng)殖業(yè)抗旱救災要力求“三個確保”:確保畜禽飲用水安全,確保苗種生產能力,確保不發(fā)生重大動物疫病。
各地要采取多種措施盡可能開辟水源,進一步加強畜禽飲用水源的統(tǒng)一調度和管理。同時,切實做好畜禽飲用水的潔凈消毒和水質檢測工作,防止畜禽因飲用不干凈水而發(fā)生腹瀉、痢病等疾病。實行畜禽節(jié)水養(yǎng)殖,改進畜禽飼喂方式,實行飼料、飲水投喂分離,減少水沖欄舍等高耗水作業(yè)。
全力保障種畜禽場、水產苗種場的生產用水,加大對種畜禽和幼畜雛禽、親魚、魚苗魚種的保護和救護力度,保證不因干旱造成苗種生產受損。鼓勵和支持洞庭湖區(qū)、湘江沿岸、大型水庫庫區(qū)等水源充足地區(qū)加大苗種繁育和培育力度,為干旱災區(qū)災后恢復生產儲備足量的水產苗種。
各地要認真落實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措施,及時調撥消毒、防疫物資,做好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預案啟動準備。加強動物衛(wèi)生檢疫監(jiān)督,防止病死畜禽水產品流入市場,確保高溫季節(jié)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