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出生的李同學,是長沙某高校大三的學生,前段時間,他手機連續(xù)接到了貸款逾期的催款通知,其中就包括“趣分期”平臺。但小李告訴記者,在這款“趣分期”校園貸款上,身份審核的照片資料里,拿著他身份證拍照驗證的男子,和他本人長得完全不像。
更蹊蹺的是,除了“趣分期”等校園貸存款外,李同學名下的支付寶,也多出了一個賬號,現(xiàn)在貸款也逾期了。
經(jīng)過舉證申訴,李同學和“趣分期”等校園貸平臺公司協(xié)商,已經(jīng)將他名下的校園貸款取消了。本以為事情告一段落,可昨天,他又接到銀行的催款電話,稱這家銀行網(wǎng)銀推出的校園貸款上,又出現(xiàn)一筆6000元的貸款逾期。李同學告訴記者,他去年10月曾遺失過身份證,今年4月才重新辦理。巧合的是,這五花八門的校園貸款,均是在身份證遺失的這段時間辦理的。
那么,如果不是李同學本人辦理,這些貸款又是如何通過審批的呢?記者注意到,李同學名下的這筆貸款,來自工商銀行E校園網(wǎng)銀。經(jīng)過銀行柜臺查詢,李同學名下的這筆貸款,是去年11月在柜臺辦理一張新卡后,又通過網(wǎng)上銀行申請校園貸款。
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這款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款APP功能,主要是通過網(wǎng)銀,在客戶端上就可以完成。審核只需要身份證、銀行卡號和密碼,每筆校園貸款的最高限額為6000元。
目前,李同學已向轄區(qū)派出所報案。民警提醒,市民的身份和銀行卡信息,千萬要謹慎保管,如遺失身份證件,要第一時間辦理掛失手續(xù)。律師表示,如果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實際貸款人用非本人信息進行了貸款。只要能舉證不知情,還款責任應由實際貸款人承擔。如果數(shù)額達到了詐騙罪的標準,實際貸款人還涉嫌詐騙。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