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于長沙某高校羅同學已經(jīng)徹底驚呆了。他開始只是想追時髦買個手機,通過通過“人才分期”及“九九分期”兩個平臺,借款拿到了六千元,可隨后,夢魘開始了,手中這錢怎么也還不清,而且越滾越多,開始借到手的6000塊錢,已經(jīng)翻了5倍超過3萬元!而這僅僅只過了兩個多月時間,比房價漲得還狠呢!那么,這個“校園貸”雪球,到底是怎么越滾越大的?
今年18歲的羅同學,就讀于長沙某職業(yè)院校。他向記者介紹,自己最初的債務,是從10月末開始產(chǎn)生的,那時他看到了一個校園網(wǎng)貸平臺 的廣告,禁不住誘惑,便嘗試起來。由于網(wǎng)貸方便快捷、無需擔保抵押,于是羅同學通過中介,向“人才分期”及“九九分期”兩個平臺共借款一萬二千元,不過扣除中介手續(xù)費三千元、押金兩千四百元后,羅同學到手只有六千六百元。
消費過后,羅同學很快感受到還款壓力,由于沒有償還能力,校園貸逾期未歸還,并且還要收取每天百分之五十的違約金,就一來,欠款越來越多。為了填補網(wǎng)貸還款的資金空缺,羅同學又想出一個“以貸養(yǎng)貸”的方法,他找到中介,開始向民間個人借款。
就這樣,網(wǎng)貸平臺上的債還清了,但向民間借款人的債務,小羅仍舊沒有償還能力。于是,在放款人周某剛的介紹下,羅同學又找了另一個債主周某,向對方借款兩萬,這以后,羅同學就陷入了拆東墻補西墻的泥沼,每當還款期限將近時,就向另一家借款,來償還燃眉之急。記者注意到,羅同學起初只借到手6千元錢,而在“借債還債”的循環(huán)中,他先后五次向不同的放款人,借出總額近十萬元,在借借還還后,現(xiàn)在還剩下3萬元無法還清。
通過羅同學最后難以還清的借款協(xié)議以及借條,記者注意到,羅同學是向一個周姓男子借款3萬元,借款期限為2016年12月11日到2016年12月26日,一共15天。而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是,這筆借款,逾期的罰息為,每天按借款總額的10%收取,每天單獨計算,也就是說,一旦羅同學不能按時還款,那么每天就要多收3000元。對此,羅同學不知所措。
最終,在家人的幫助下,羅同學將三萬元欠款還清。和羅同學同樣,身陷校園貸糾紛的學子,近期越來越多。那么,明明沒有償還能力,為何還會有這么多學子,落入到這種難以自拔的雪球債務中?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長沙不少校園內(nèi)外,都出現(xiàn)了一類叫做“網(wǎng)絡貸款線下代理人”的群體,他們以手續(xù)簡便拿錢快為由,吸引學子申請高息貸款,同時,對其身份、償還能力等不作任何審核,加劇了此類不良信貸的發(fā)生率。
這是記者在長沙星沙某高校,一名線下代理人員的辦公室內(nèi)看到的情形,在這位代理人員電腦里面,存放著大量的學生資料,里面包含著學生詳細的身份及家庭信息。記者注意到,這些代理人都熱衷拉學生前來辦理貸款,為的是賺取每筆貸款中,百分之十左右的“服務費”。為了讓學生順利獲得貸款,部分中介對學生填寫的資料不加核實,甚至慫恿學生資料造假。
而一旦逾期不能還款,放貸人便會盯上學子的父母家人,并索要高額利息及罰金。
目前,教育部、銀監(jiān)部門已經(jīng)下發(fā)《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wǎng)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通知》,其中指出,對于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虛假宣傳的信貸手段,應予以監(jiān)控防范。律師提醒廣大學子,對于此類對于“代理人”所提出“便捷”貸款誘惑,應謹慎辨識,避免落入不良信貸陷阱。
湖南社會主義學院教授許奕鋒指出,除了防范不良校園信貸,高校、家庭方面,也應加強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理性的消費觀。針對于羅同學的遭遇,其所在學校方面表示,他們已開展了關于信貸風險方面的教育講座,告誡學生謹慎貸款,評估消費還款能力,在貸款前應當征詢父母意見,同時,也對活躍于校園周邊的信貸人員進行了關注,并已將相關情況反饋至教育部門。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