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袁隆平的世界》是由著名作家陳啟文著作的一部大型報告文學作品,全書共分十章。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解決全人類的吃飯問題而不懈奮斗為敘事主線,向讀者全方位呈現(xiàn)出一位偉大科學家的人生世界、科學世界、精神世界。
在這本書中,有袁隆平質樸親切的微笑和40度高溫下稻田的芬芳,有袁隆平和“賢內助”鄧則一生的承諾,有團隊探索中的艱辛與喜悅,更有對轉基因疑云的辨析與厘清。
對于雜交水稻的一些專業(yè)術語,陳啟文都進行了文學性表達,讓讀者對袁隆平和養(yǎng)活萬千民眾的雜交水稻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見證袁隆平的成長經(jīng)歷和科研路程。更加可以認識到一個雙腳扎根稻田的科學巨匠,一位心系人民溫飽的精神巨人。
袁隆平院士在水稻方面的革新成就,不僅養(yǎng)活了中國人,更是為世界反饑餓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世間諸多文人藝術家,紛紛為袁隆平和他研發(fā)的雜交水稻著書立傳。在文學界,述說袁隆平和雜交水稻的同類作品多達30余種,同題材教育讀物、紀錄片、影視劇等資料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面對諸多同類作品和袁隆平的卓越貢獻,作家陳啟文一度望而卻步。直到2015年,安徽萬畝超級稻減產(chǎn)絕收、轉基因等話題將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推上風口浪尖。窮極一生幫助人類遠離饑餓的雜交水稻之父受到質疑,一種本能的力量推動陳啟文開啟了此次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為了真正了解袁隆平的世界和他的雜交水稻,陳啟文用兩年時間,多次前往位于長沙馬坡嶺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袁隆平及其團隊進行深入訪談,追隨袁隆平的身影,前往安江、雪峰山、海南等地實地調研。對于雜交水稻,陳啟文是一個門外漢,但他先后啃完了400多萬字的雜交水稻科技專著,看不懂就向袁隆平的科研團隊請教,去稻田觀察、學習。
袁隆平在水稻方面的革新成就,使中國水稻產(chǎn)量提高了50%,世界水稻產(chǎn)量提高了20%,為世界反饑餓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用一顆顆稻種刻畫著自己的生命年輪,如今88歲的高齡的袁隆平,仍在科研道路上繼續(xù)前行。踐行著研究所門頭鐫刻的一道誓言——“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