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縣石潭鎮(zhèn)駿馬村,有一所只有21名學生的“袖珍”小學,這里沒有塑膠跑道、沒有電子白板教學,然而卻有一對年輕的“85后”夫妻教師扎根在這兒,一張講臺、一支粉筆成為了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今天,我們就帶您來認識這對夫妻教師——鄢旭和胡燦嬌。
石潭鎮(zhèn)駿馬村地處偏遠,由雙馬村和馬橋村合并而來。這個村上唯一的一所小學就是雙馬學校,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這所“袖珍”小學只有21名學生和4名老師,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鄢旭和胡燦嬌這對“85后”夫妻就是這所學校的其中兩名教師。
兩人的故事還得從2013年說起,那一年的暑假,在白托中心小學教書的胡燦嬌受組織安排,來到雙馬學校支教,在這里,胡燦嬌認識了這所學校的老師鄢旭,因講臺牽線成就了兩人的姻緣。
胡燦嬌:“他是一個很有責任心、工作能力比較強的男孩子,所以當時就被他吸引了!
如今,鄢旭和胡燦嬌既是同事也是伴侶。工作中,兩人相互交流探討教學心得、與學生打成一片;生活中,學校和學生也成了他們的共同話題。盡管這里“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該開設(shè)的課程一門都沒少,在教學分工上,鄢旭擔任數(shù)學、科學、體育、思想品德的教學;胡燦嬌擔任語文、英語、音樂的教學,兩人憑借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輕松的課堂氛圍,深受家長的信賴和學生的喜愛。
鄢旭:“相對于其他薄弱學校而言,我們的投入還多一些,我們有多媒體、各種活動室,我們盡量讓小孩子能夠感受到和大學校一樣的教學資源,因為我們現(xiàn)在沒有專職老師、音樂美術(shù)老師,我們一般是自己先練習,我愛人沒有學過音樂,平常上音樂課之前她都要先學習然后再去教他們。”
鄢旭告訴記者,農(nóng)村教育工作看似簡單枯燥,但對于他們來說卻很幸?鞓贰在這個較為偏遠的農(nóng)村學校,鄢旭和胡燦嬌這對年輕的“85后”夫妻教師,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也許,像他們這樣的農(nóng)村教育工作者還有很多,正是因為有了他們,農(nóng)村教室里才會書聲瑯瑯。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