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常德絲弦是從明末清初江浙地區(qū)的小曲演變而成的,在2006年就被列入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當中,更在2016年唱進了聯(lián)合國紐約總部。
流行說唱與傳統(tǒng)絲弦?
這混搭在一起是個什么味兒?
正是這一次意想不到的嘗試,創(chuàng)造了RAP絲弦《枕頭風》,讓《枕頭風》獲得我國曲藝類最高獎項牡丹獎,也讓常德絲弦藝術團團長朱曉琳和她的團隊找到了常德絲弦的新機遇。
初遇
在一次偶然排演絲弦的過程中,朱曉琳被絲弦的聲音觸動了。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次小小的心動,讓她喜歡了大半輩子、堅持了大半輩子、也在意了大半輩子。
波折
在那個時代,唱絲弦藝人的社會地位并沒有得到認可,甚至在演出中遭人白眼。
常德絲弦傳承人朱曉琳:那時候我們都已經(jīng)40多歲了,我們好著急,就我們還會唱絲弦,整個就是青黃不接。
后來,常德絲弦因為后繼無人,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再現(xiàn)
2006年,朱曉琳老師培養(yǎng)了第二代常德絲弦傳承人,常德絲再次被拉入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我們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傳承人也學樂器,也來唱,但是也要把《枕頭風》這樣與時俱進的表現(xiàn)形式也要延續(xù),這才是我們常德絲弦傳承人應該做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