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黑茶,最有名的莫過于安化黑茶了,而說到黑茶之王,您知道是什么嗎?那就是千兩茶。千兩茶老秤有一千兩,也就是36.25公斤。而近期,生產(chǎn)于1953年安化茶廠的千兩茶,在漂泊了 60多年后終于又回到了湖南,成為現(xiàn)存的,有資料可查的全國歷史最悠久的千兩茶,可謂是黑茶“王中王”。源于安化的千兩茶工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在白沙溪黑茶文化博物館,一位來自臺灣的老人正在仔細翻閱著60年前安化第二茶廠的職工花名冊,尋找著幾個熟悉的名字。
臺灣著名茶藝家 何健
我剛開始接觸(千兩茶)的時候是90年代,比較特別的是,當時到臺灣的這批茶里面,有一小部分在篾條上面用毛筆字寫下了一個名字。
這些名字里有“華堂”“慶芳”“蘭廷”“雁冬”,可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代表著什么。于是在2009年,何健與好友專程從臺灣到安化,進行尋訪。在安化,他們第一次見到了千兩茶的生產(chǎn)工藝。
紀錄片《黑茶之王》
將半成品黑毛茶經(jīng)過氣蒸后,茶葉就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變軟,然后灌進編制好的竹簍內(nèi),將灌制好的竹簍置于壓制場地,再由6個青壯年男子進行干壓緊形,通過多次的滾、壓、跺、攪和錘等動作,使千兩茶的尺寸符合要求。
千兩茶重36.25公斤,高156厘米,是所有茶中最高、最重的,因此被稱為茶王。
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 肖力爭
千兩茶的包裝主要有三層,最里面一層我們叫蓼葉,它有一種殺菌的作用。第二層是棕,它有一個很好的吸潮的作用,還有一個它抗磨韌性好。第三層當然是最外面這一層篾片,它有比較好的韌性。
在白沙溪茶廠保留的1953年員工花名側(cè)上,楊顏冬、李華堂的名字赫然在列,困擾了何健多年的疑問終于解開了。
臺灣著名茶藝家 何健
我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華堂叫李華堂,顏冬叫楊顏冬,蘭庭叫黃蘭庭,慶芳叫周慶芳。
1953年,李華堂、楊顏冬100%是在白沙溪工作的。順著這一線索,臺灣茶藝家何健、曾至賢等人先后見到了其中的李華堂老先生。
臺灣著名茶藝家 何健
當時我?guī)Я速Y料去,他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是他1953年做的。1952年把他們招募進來,到了1953年有個質(zhì)量競賽,達標的就會在上面簽上茶工的名字。只有那時候的質(zhì)量競賽上面會有茶工的名字,所以我們就確認了那是1953年的。
消息傳出,湖南的黑茶愛好者和臺灣的茶藝家們就在積極促成黑茶王中王返回故鄉(xiāng)。
臺灣著名茶藝家 何健
這樣的茶,湖南不能沒有,湖南有的重要的目的是,在發(fā)源地一定要正本清源,一定要確立正確的老黑茶的一種品位,不要讓濫竽充數(shù)的茶在坊間破壞了人們對老黑茶的印象。
在多方努力下,2018年10月底,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jié)前夕,有三支千兩茶王確定回歸湖南,其中兩支已經(jīng)抵達了湖南。千兩茶曾在1959年到1982年間停止生產(chǎn),因此這三支千兩茶的回歸對于彌補這23年的斷代相當重要。
湖南黑茶愛好者 印銳
臺灣不是它的原產(chǎn)地,大家對它可能沒有什么印象,我們還是希望從文化的角度,希望這三支茶能夠留到湖南,因為我們更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所以我們出于這種想法就把它找了回來。
臺灣著名茶藝家 何健
任何的中國文化,茶文化是里面的一個項目,它絕對都是(兩岸的)紐帶,它絕對都是不可分割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