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坐著汽車出去打工,如今開著汽車回來創(chuàng)業(yè)。在不少傳統(tǒng)的外出務工大省,近年來出現不少農民工返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潮。
“媽媽喂崽崽一口,崽崽再喂媽媽一口好不好?”近日,攝影師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石欄鎮(zhèn)油麻村,看到吳佳玉給2歲的女兒喂食米棒。初冬的陽光,灑進木屋,暖暖的。如今,像這樣溫馨的場景隨處可見。
早在2016年以前,在湘西州花垣縣農村,因為經濟欠發(fā)達,就業(yè)機會少,該縣大多數青年人都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想吃媽媽親手喂的或做的飯,只能等到過年父母回家。
2016年,湖南省文化廳結合“非遺+扶貧”,在湘西州花垣縣試點實施“讓媽媽回家”苗繡文化扶貧項目,讓苗族婦女通過免費技能培訓,生產苗繡訂單產品等,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
當日,陽光明媚,吳佳玉正在給2歲的女兒喂米棒。曾當過留守兒童的吳佳玉,不愿意自己的小孩繼續(xù)成為留守兒童。2016年,外出打工兩年的她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目前,她在家加工苗繡,每月收入1300多元。
晚上,石菊一邊畫設計稿,一邊照看入睡的孩子。1985年出生的石菊,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2010年至2017年初,從上海到武漢,從游戲美工到平面設計師,她雖然一直在職場奮斗,但因常年思念父母、牽掛孩子。2017年初,她選擇回到家鄉(xiāng),之后,成立了花垣縣油麻古堡寨苗服苗繡服裝有限公司,帶動120名繡娘發(fā)展苗繡產業(yè)。
5歲的石秋榮患了感冒,在媽媽石玉蘭的陪伴下打點滴,很是開心。2007年至2017年,石玉蘭一直在廣東務工。村里的人告訴她:“你的孩子經常在村頭的大樹下盼你回家!2017年9月,她決定不再外出,陪伴兒女。目前,她加工苗繡每月可收入2000余元。同時她還參加了苗鼓隊,每月能收入1000多元。
女兒在練習唱歌,石永蘭捏捏兒子的臉,讓他不要搗蛋。2000年至2015年,她一直在外務工。寒暑假期間,她有時把兒女接到打工的地方一起生活。2015年,她發(fā)現女兒有唱歌的特長,決定回家培養(yǎng)兒女。今年,她成為了繡娘。
11月17日,在湘西州花垣縣石欄鎮(zhèn)苗繡創(chuàng)業(yè)培訓基地,50多名媽媽在參加免費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她們將被聘為繡娘。
當日,龍建英帶著兒女在鎮(zhèn)上趕集。2012年至2015年,她先后在廣東東莞、長沙務工,每到過年才回家一次。為了陪伴孩子們,她于2015年底回鄉(xiāng)。目前,她除了帶孩子,還成為苗繡公司的繡娘,每個月可收入約800元。
龍金玉帶著3歲半的兒子在給豬喂食。2000年至2016年,她一直在外務工,做過理發(fā)師、廚師、建筑小工和超市營業(yè)員等。當她發(fā)現因交流太少22歲的女兒不愿意和她相處時,她選擇了回家,決心好好陪伴兒子。她當過1年繡娘。目前,她帶動21戶貧困戶成立了合作社,發(fā)展養(yǎng)豬、竹鼠以及種植桑樹等種養(yǎng)業(yè)。
龍清菊擁著兩個兒子睡覺。2014年至2017年,龍清菊在外務工,孩子由婆婆帶。去年過年回家,她發(fā)現兒子們不愿意和她親近。今年初,她選擇回到孩子身邊。目前,她除了培養(yǎng)孩子,還當上了繡娘,每月收入1200多元。
晚上,田茂蘭正在為年邁的母親洗腳。2006年至2017年,她一直在外務工,兒女由其父母照顧。今年初,她回到家鄉(xiāng),在苗繡公司當繡娘,每月收入1500余元。雖然收入和外出務工相比少了,但每天和家人在一起,“開心多了,眼淚少了”。
如今,在該項目的幫助下,湘西州花垣縣數千名青年婦女實現返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陸續(xù)回到了父母、孩子的身邊。鴨鵝滿地跑,娃兒懷中抱……媽媽回家,讓鄉(xiāng)村多了親情,多了溫馨;孩子多了歡樂,多了笑聲。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