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是最好的東西,在她滾滾向前的車輪下,把我們的生活帶到了一個更好、更快、更便捷的時代里。時光也是最壞的東西,她在給我們帶來新事物的同時,也帶走了那些曾經屬于我們的美好的東西。新事物固然好,我也很喜愛它們,可還是不免時常懷念起那些曾經擁有過的東西。 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fā)展和各種聊天軟件的普及,想見一個人,想聽一個人的聲音,想知道他的近況,即使你們之間隔著千山萬水,也只要一通電話一個視頻就可以輕松搞定。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辛苦的跨越,需要漫長的等待。
當一切都變得很方便,觸手可及的時候,似乎又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常常懷念起跟朋友們互相通信的那段時光。那是自己在繁重枯燥的學習里,每天最大的期待。每天空閑的時候都在計算著,對方的回信哪天會到?心里有期待的日子,等待也變成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信里,我們各自訴說著平凡瑣碎的生活和那些小小的煩惱,用單純美好的心彼此相互鼓勵著。即使相隔遙遠,不能見面,也感覺對方離你很近,不曾分開。那種由通信帶來的親近感和正能量陪伴著我們走過最難的時光。
想起前段時間讀到的一首詩《這么好的信》:
為什么沒有人給我寫信
寫這樣一封信:
信里說法國式的接吻
說春天,小城,和溪水
說親愛的,親愛的。
說“秋天很美,很美
旅途有一點點兒
舊信封才知道的疲憊”
說我喜歡你這樣的人
說出許多質問和省略號
說“祝好。某某。某城。某年某月日”
熟悉的文體,如今卻再也難覓。一直都覺得信是特別美好的一種傳播載體,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簡單樸實的語言,但是傳達出的情感卻是無比真摯飽滿的。
現在每周等待的是包裹,那時候等待的是一封信。你會更喜歡等什么的日子?其實,信一直都在,消失的是我們的耐心。
現在的學生左手一個手機,右手一個Ipad,我不知道他們在畢業(yè)季還會不會干寫同學錄這樣“老土”的事情?那時候的我們還沒有手機,畢業(yè)了就等于失聯了,同學錄是我們留給彼此最珍貴的紀念。
那時每到畢業(yè)季就是寫同學錄的高峰期,每個同學拿著本子在班上一個一個找同學幫你寫,甚至那些平時不怎么交往的同學也會因此一下變得熟悉了起來。我們在彼此的同學錄里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寫下最喜愛的食物和人,寫下“學業(yè)順利,友誼地久天長”等等祝福的話語,也寫下最想對對方說的話,所以寫同學錄成了許多同學表白的一種方式,在留言冊里寫下對男孩或女孩的告白。
暗戀的情愫只有到了分別的時候,才有勇氣說出,那時候的喜歡是小心翼翼的。那時候的祝福也都是真心的。
記得最瘋狂的時候,上課都是大票同學在認真的寫留言,全然不顧老師在上課。當然我們也不是總這樣幸運,畢業(yè)季也意味著是升學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常常會覺得寫這些東西是不務正業(yè),影響復習和考學,從而沒收甚至禁止我們的“幼稚”行徑。高調的地上工作又只能轉為地下,悄悄的進行。
最可貴的事情是,別人眼中認為是幼稚無聊的事,卻有人愿意用心認真的去對待,那時候的我們是最好的我們。
在本子上寫歌詞還是小學那會干的事,那時候還沒有手機,也沒有MP3,對于自己喜歡的歌,大家都喜歡抄寫在一個本子上,然后還要在本子上貼上偶像們的盜版照片。
印象里最火的大概是要屬《還珠格格》和后來的《流星花園》,劇中的歌曲和人物風靡整個校園,教室內外只要有人哼起歌就是動力火車的《當》,所有的筆記本封面和海報都是《還珠格格》的幾位主角。
到了《流星花園》那時,F4的橫空出世簡直要火爆全宇宙的節(jié)奏,女生為他們的帥氣瘋狂,男生為他們的酷勁爭相模仿,什么班級F4,校園F4,紛紛出爐。《情非得已》、《你要的愛》、《流星雨》,從校內到校外,大街到小巷全天候循環(huán)播放,到了不用學就會唱的程度。同學聊天都是劇中的臺詞,F4當年火爆的程度絕對超過現在的TFboy。
那時手機還是奢侈品,大多數的人都只能通過公用電話亭的電話來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一張20元或者30元的電話充值卡就成了我們學生黨的必備品。
常常會在下晚自習的時候,在宿舍樓下的電話亭里給遠方的朋友打一通電話,不咸不淡的聊著彼此的近況,分享著各自的喜怒和哀樂。由于電話不多,有時去晚了還要排隊等。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寒風瑟瑟,電話兩頭的人一邊凍的發(fā)抖一邊還沒心沒肺的聊著笑著。
有一個能站在寒冬里陪你沒心沒肺聊天的人是一件特別難得和幸運的事情。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那一通電話里的珍貴。
歲月不可回頭,我們只能往前走,只是在往前的路上也希望我們會偶爾回過頭去看看,那些曾經的美好,那些溫暖過我們歲月的人和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