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記》從上個月開始連續(xù)報道了美籍華人譚秋晴向我們發(fā)出請求,想找尋位于湘潭縣老家親人的消息;在市旅游外事僑務港澳局的牽頭下,《都市日記》進行了持續(xù)關注,同時向社會征集各類信息,但是由于線索實在有限,各路找尋小組可謂是“四處碰壁”。但就在昨天,從湘潭縣射埠鎮(zhèn)傳來消息:這里有一戶人家與譚秋晴所提供的線索有些類似,而他們家也有人曾經(jīng)在1948年冬前往了臺灣,之后再也沒有回來;為此都市記者今天清晨立即驅車前往核實消息。
新聞鏈接:
一封來自美國休斯敦的尋親信:美籍華人譚秋晴不遠萬里來潭找親人
譚秋晴女士在美國休斯敦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她曾是美國國會眾議員艾爾格林先生的亞洲代表,擔當了亞裔社區(qū)和美國主流社會的橋梁。她的父親名叫譚開云,出生在湘潭縣,當年畢業(yè)于湖南大學農經(jīng)系,是一位農經(jīng)專家,專門研發(fā)紅茶。1949年譚開云被派去臺灣出差考察紅茶,但戰(zhàn)事爆發(fā),再也無法回到大陸,之后他在臺灣成家,1953年譚秋晴降生。1958年四處奔波尋找優(yōu)質茶樹種苗的譚秋云罹患癌癥突然去世。
多年以來,雖然遠在大洋彼岸,譚秋晴確是十分渴望找尋家鄉(xiāng)的親人,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她只能提供父親的姓名,再無其他線索。這一消息通過《都市日記》的報道,雖然引起了不少觀眾的關注,但是得到的有價值線索少之又少。但就在昨天,牽頭負責找尋工作的市旅游外事僑務港澳局打來電話稱,湘潭縣射埠鎮(zhèn)的一戶人家很可能就是譚秋晴要找尋的對象。
一見面,不少人就感慨鏡頭前83歲的譚春桃老人,和遠在美國的譚秋晴的面相有些相似。譚春桃一共四兄妹,他排第三,弟弟譚普成最小,老二已經(jīng)過世,而最大的長兄于1948冬天去了臺灣,此后一直沒有了消息。
但是譚老表示,譚開云出去之前并不叫這個名字,他在家里甚至用過三個名字,不過這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常見。
已經(jīng)80歲的譚普成精神狀態(tài)不錯,他還能依稀記得兄長離開家鄉(xiāng)時的情形。
尋親工作進行到這一步,市旅游外事僑務港澳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會盡快聯(lián)系譚秋晴,如果條件允許,希望她回國一次,做進一步的比對。
譚秋晴尋親的消息發(fā)出后,湘潭譚氏宗親會的成員曾經(jīng)找到過譚普成老人家中,雙方進行多次交流后,發(fā)現(xiàn)了一些疑似跡象。但是由于譚普成老人家的族譜一時找不到,無法在族譜上核實譚開云的信息,同時在當時那個年代,家里也沒有留下任何照片。
市旅游外事僑務港澳局僑務港澳科科長文新庭表示,尋親這樣的工作一方面講感情,另一方面也會要本著嚴謹務實的態(tài)度進行;這些天來,他一直和譚秋晴在微信上保持著聯(lián)系,他會盡快通知她,告訴她找到了重要的線索。
幾十年以來,對于兄長的思念無時無刻不在兩位老人心中,而遠在大洋彼岸的譚秋晴則很有可能是他們最意外的收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