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圓的七扁的"? 大多數(shù)人一提到常德米粉, 就會來這么一句。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 長沙的"常德津市米粉"店有上千家。 長沙的米粉江湖, 一直在經(jīng)歷外來勢力的沖擊, 近年來, 衡陽粉、邵陽粉、懷化粉、攸縣粉、湘西粉 陸續(xù)粉墨登場,興風作浪。 但在規(guī)格和數(shù)量上, 真正能和長沙本地傳統(tǒng)米粉抗衡的, 唯有"常德津市米粉"。 《長沙米粉一百單八將排行榜》 作者 郭江 美食專欄作家 任大猛 在長沙老口子的記憶里, 上世紀90年代中期, 來長沙開店的有的叫"常德米粉"、 有的叫"津市米粉", 都是以"麻辣牛肉"為主打, 成為了最早沖擊長沙米粉江湖的外來勢力。 很快,"常德米粉"、"津市米粉", 被統(tǒng)一成了"常德津市牛肉粉"。 到了2000年以后, "常德津市牛肉粉"如雨后春筍, 大街小巷遍地開花, 從長沙米粉江湖里分去了大大的一杯羹。 當時來開店的都是夫妻店鋪,小店子,下米粉也沒有那么講究,但是后來,常德米粉就越來越精致。 美食專欄作家 任大猛 長沙一家"常德津市米粉"店老板陳宇亮說, 90年代,他父親那一輩開始創(chuàng)業(yè), 有來長沙的 也有湖北的,江西的都有, 只要是米粉能夠運輸?shù)模?/span> 都有常德人開粉店! 長沙“追粉記”合伙人 陳宇亮 時至今日, "常德津市米粉"依舊是 以街頭巷尾的小店為主。 陳宇亮可以說見證了"常德津市米粉" 從進入長沙,再到井噴式發(fā)展的過程。 其實,"常德津市米粉" 與長沙本地傳統(tǒng)米粉的最大不同 就是"鮮香辣"的牛肉湯料, 在長沙甫一亮相時, 可謂是獨樹一幟。 美食專欄作家 任大猛 還有人說, "常德津市米粉"能夠在長沙遍地開花, 得益于這個城市 越來越包容、開放、多樣化、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也有人說, 這得益于常德人的勤勞與精明。 長沙“追粉記”合伙人 陳宇亮 美食專欄作家 任大猛 話說當年, 策神汪涵的一句"七圓的七扁的", 成為了"常德津市米粉"最強有力的推廣。 其實在常德。 米粉并沒有圓的和扁的之說。 “七圓的七扁的"是來長沙之后才開始流行的,充分體現(xiàn)了常德米粉與長沙米粉的兼容性 隨著社會開放交流的程度加深, 很多長沙人已經(jīng)知道, 街頭的一些"常德津市米粉"并不正宗。 直到近兩年, 一些知名品牌如"劉聾子""壹德壹" 開始進入長沙市場探路, 在長沙的"常德津市米粉" 才開始回歸本真。 《長沙米粉一百單八將排行榜》 作者 郭江 隨著這些知名品來長沙, 以后不用去常德, 在長沙本地就可以吃到正宗, 或者說接近正宗的常德米粉, 還有常德本地流行的燉粉, 也開始慢慢在長沙流行。 但最終,還是市場需求 促使"常德津市米粉"不斷變化。 那些張口七圓的七扁的, 起早貪黑熬牛肉下米粉的常德人, 已經(jīng)成功地 在長沙的米粉江湖 打下了自己的地盤。 他們主動迎合,又不忘進取, 將來的米粉江湖, 常德人勢必還將大有作為。 長沙“追粉記” 合伙人 陳宇亮 湖南“劉聾子”米粉 傳承人 劉震 現(xiàn)在,不僅僅是在長沙,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方 都能看到過"常德津市米粉", 勤勞的常德人 已經(jīng)把常德米粉 帶出了湖南,走向了全國。 幫女郎提醒: 以下視頻嚴禁饑餓時觀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