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的一偏僻山村內,有一家生產“海鮮殺菌劑”的作坊。
一直到案發(fā),被雇用的民工還不知道自己生產的其實是毒品,也不知道這是一條湖南生產北方銷售的毒品鏈。
這條鏈條的兩端,是化工專業(yè)研究生劉某和30歲的富二代張某。
毒品傳遞至北方的方式也很“獨特”,劉某與張某選擇了“快遞”。
6月16日上午,記者從長沙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了解到,今年3月,長沙警方聯合遼寧警方摧毀湖南首個“浴鹽”制造窩點,繳獲新型毒品甲卡西酮650余公斤。
警方說,“浴鹽”在湖南并不多見。這種新型毒品,會導致吸食者反復出現瘋狂行為,過量易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甚至死亡。
網上發(fā)布制毒“攻略”,研究生應聘
“一個是富二代,一個是化工系的研究生”。據了解,在此次抓獲的7名犯罪嫌疑人中,兩名主犯張某、劉某的身份格外顯眼。
犯罪嫌疑人張某,今年30歲,家境殷實,不愁吃穿。而犯罪嫌疑人劉某曾是沈陽某工業(yè)學院化工專業(yè)研究生,不知什么原因,劉某還在就讀期間就輟學了。
“兩個人是網上認識的”。據禁毒支隊三大隊隊長周貴生介紹,當時張某不想依賴家里,想靠自己賺錢,又因制毒、販毒來錢快,所以在網絡上發(fā)布了一份相當詳細的制毒“攻略”。消息發(fā)布出去幾天后,被劉某無意中發(fā)現了。
據了解,當時輟學后的劉某正在湖南四處打零工為生,勉強維持生活。周貴生介紹,劉某家境普通,父母皆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劉某得知自己在沈陽的同學“混”得不錯。就產生了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謀生的想法。
就這樣,在網上一來二往后,張某帶著6萬元的啟動資金趕赴長沙與劉某見面。兩人約定好:劉某先按“攻略”進行試驗,試驗成功后,就大量投入生產。
就這樣,一條由湖南生產制作、銷往北方的制毒工業(yè)鏈產生了。
制毒人員全部戴面具作業(yè)
三五次試驗之后,張某憑借著自己的“真才實學”摸索成功。
據了解,制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氣味難聞。且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具有毒性。
“工作人員作業(yè)時都要戴面具”。周貴生介紹,為了避免被周圍的居民發(fā)現,張某選定了長沙縣的一偏僻山村,其后又在當地招攬了幾個村民,以制造“海鮮殺菌劑”的名義進行生產。
據了解,因為工資開得較高,且生產出來的產品被包裝成桶裝涂料模樣,參與制毒的村民并不知道自己從事何種“工作”。
周貴生說,該團伙的運作模式為張某委托劉某加工,定點銷售,“不愁沒有銷路”。
實驗成功后,劉某負責通過互聯網采購原料、設備,并招攬員工生產。當成品產出后,劉某再將貨物包裝成涂料模樣,親自送到物流站,通過物流將“貨物”發(fā)送至張某處。
“張某以每公斤7000到1萬的價格收購”,隨后再由4萬至6萬每公斤的高價賣出。
生產廢水因劇毒收藏在桶內
通過數日的偵查,3月8日上午,蹲守多時的長沙警方在長沙縣某酒店內抓獲了劉某。隨后,在其租賃的民房內收繳了制毒原料及制毒設備。
在“生產工廠”內,警方發(fā)現,現場不少大型圓桶內藏有制毒的污水。因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污水帶有毒性,為了不讓污水排泄后引人注意,工人們將水都收集起來,藏在桶內。
6月16日上午,記者在毒品檢測鑒定中心理化工程師張旭東的操作下,見到了此次收繳的650余公斤“浴鹽”。打開藏貨的桶蓋,一股奇異的香味撲鼻而來。
據長沙市毒品檢測鑒定中心理化工程師張旭東介紹,此類新型毒品較之冰毒而言,“吸食后興奮性較強”。是一種直接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精神藥品。吸食過量后,很容易產生暴力傾向,“食臉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名詞解釋]
甲卡西酮俗稱“浴鹽”,“喪尸藥”。一般為粉末狀態(tài)或與水混合液體,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毒品,比冰毒更具興奮和致幻作用。去年,發(fā)生在美國的“食臉男”事件正是吸食了此類新型毒品。據外媒報道,一名名叫魯迪·尤金的男子在麥克阿瑟公路匝道啃食另一男子面部。襲擊者尤金當場被警方擊斃。
新聞來源:瀟湘晨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