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門碼頭,曾是戰(zhàn)時下江民眾遷徙重慶首先登陸的地方)
(時刻新聞記者抵達朝天門碼頭)
(抗戰(zhàn)時期的朝天門碼頭。老照片)
(如今,碼頭對面高樓林立,江面上的豪華游艇也洗去了戰(zhàn)時的破敗滄桑)
(朝天門碼頭不斷發(fā)展,周邊預(yù)備興建商業(yè)區(qū))
(人潮涌動的朝天門碼頭,如今這里成了重慶市民休閑娛樂最佳場所之一)
(夜色迷離的朝天門碼頭)
初抵重慶,朝天門碼頭幾乎是必游景點。
這里是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傍晚夜色迷離,人潮如織,是人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碼頭一直以“古渝雄關(guān)”的名號為傲。但相對較少被人提及的是,抗戰(zhàn)期間,重慶作為陪都,大量下江人民涌入此地,幾乎都是在這里上的岸。朝天門碼頭,鐫刻著重慶八年陪都的記憶。
時光倒轉(zhuǎn)七八十年,隨著日軍鐵蹄大舉進犯華夏,盧溝橋事變后,1937年8月,淞滬會戰(zhàn)打響,南京國民政府風雨飄搖;11月16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南京登永豐艦;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fā)表移駐重慶宣言,11月26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達重慶。隨后,全國重點工業(yè)、企業(yè)、學校亦隨之遷來,各地船舶紛紛涌入朝天門碼頭。
沿著長江流域,日軍戰(zhàn)火不斷向內(nèi)延伸:1937年,上海、南京失守;1938年,武漢淪陷;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打響。而重慶由于地形復(fù)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直成為牢固的“大后方”,淪陷區(qū)群眾紛紛來此尋求安全庇護。
今年80歲的王西福,如今說得一口地道重慶話。他幼年是從上海遷過來的,出身于上海,父親是重慶人,母親是上海人。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淪陷,因日軍封鎖航道,王西福隨父母歷經(jīng)20多天,從上海走路到宜昌,再從宜昌坐船,三天后抵達重慶。朝陽門碼頭是王西福首次踏足重慶的土地。當時只有兩歲多的他,對這段行程不復(fù)記憶!斑^去聽父母說,當時的條件比較艱苦,船上擠滿了人,都是來避難的。到了碼頭后,終于放下心了!
而如今,朝天門碼頭人潮如織,一路上,不斷有小販吆喝推銷“兩江夜游”豪華輪渡。通往碼頭的人行路上,各式小攤位一字擺開,小吃、冰飲、地圖、明信片……幾乎應(yīng)有盡有。霓虹璀璨的江邊,街頭藝人彈著吉他,唱著憂傷沙啞的情歌,而游客則坐在石階上靜靜傾聽。百米開外,大屏幕展開,還有自助KTV,供游人自娛,一派祥和的盛景。
對于抗戰(zhàn)陪都歷史,今天的重慶人多感到很自豪。大學畢業(yè)不久的趙爽,在碼頭附近賣明信片,上面印有有老重慶影像,或是自己拍攝的十八梯老街照片,如今已經(jīng)賣了2000余套。“重慶八年陪都歷史,給這里留下了大量文物遺址,我們要重視自己的歷史,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