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好奇心強
抓到什么東西都喜歡放在嘴里
想必每位寶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就在最近
淮南的一位11個月大的寶寶就這么干了
還險些造成生命危險
實在是太驚險了
“醫(yī)生,快看看我家寶寶,她把一根別針吞到肚子里了,都已經過去幾個小時了!”8月26日晚上,安醫(yī)大一附院急診科,一對夫婦抱著孩子急沖沖地跑進來,還大聲喊著醫(yī)生。
原來,當天下午,寶寶在家玩耍的時候,不知道從哪兒摸到一根別針,竟然還放到了嘴里。家人在忙,沒太注意,等發(fā)現孩子的小嘴動個不停,讓她張嘴查看時一切都已經遲了,那個中等“個頭”的別針已經被吞了下去。
寶寶才11個月大,不會說話,吞了別針還跟個沒事兒人似的,嘻嘻哈哈的耍鬧個不停。家人卻嚇壞了,抱著孩子又是看又是摸的,想設法把別針“逼”出來又不敢亂動,最后驚慌沖向醫(yī)院。
拍過片子,就連“身經百戰(zhàn)”的醫(yī)生都咋舌:
✕
當時已是10點多,但醫(yī)院立即啟動“應急模式”:由兒科主任醫(yī)師桂明負責胃鏡抓取別針,小兒科主任、護士長等待命。
小心翼翼的將胃鏡探入食道,靈活的“抓手”慢慢靠近別針,小心的一把“撈起來”,將尖銳的針頭“保護”好,再慢慢隨著胃鏡取出來——桂明精細的操作下,別針被順利取出來,寶寶終于轉危為安。
一兩歲的孩子充滿好奇心
什么東西都想放到嘴里
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安醫(yī)大一附院每年能接診近百例吞入異物的孩子,其中最常見的食道異物是硬幣、紐扣,其次是首飾、拉鏈頭、塑料棒、小玩具等,別針、磁鐵、電池、螺絲釘等危險品也不少見。略大一點的孩子,容易被瓜子、花生等小零食“傷害”,危及氣管。
(醫(yī)院曾取出的部分異物)
真的太兇險了
所以說
家長在陪護時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不能掉以輕心
↓↓↓
玩具不宜過小,能含入口中的玩具,不要給孩子玩。
家長要引導寶寶不要將玩具放入嘴里。
培養(yǎng)孩子安靜吃飯的習慣,別一邊吵鬧、跑跳,一邊吃飯。孩子哭鬧時,不要強制喂食。
不要給小寶寶吃花生、瓜子、豆類、果凍等容易噎到的食物,就算要吃,也要搗爛,帶核的食物要先去核。
寶寶的活動區(qū)域內,不要出現細小物品或危險物品,例如硬幣、紐扣、圖釘、紐扣電池、藥品、化妝品、小珠子、殺蟲劑等。
如果一旦發(fā)現孩子誤吞異物
一定要第一時間送到醫(yī)院治療
千萬不要自己用手掏
或者使用催吐、導瀉等方法
更不要通過
用喝醋、吃東西等方法試圖將異物壓下去
防止造成二次損傷
耽誤救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