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貴陽市疾控中心公衛(wèi)科接到息烽縣疾控中心報告一起疑似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患者以腹瀉、嘔吐為主,涉及人數2人。
隨后,省市縣三級疾控齊赴現場調查處置,經貴州省疾控中心野生菌中毒處置專家周亞娟及中國疾控中心野生菌專家共同辨認發(fā)現,所采集的野生菌中疑似有劇毒鵝膏菌類。周亞娟提示,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fā)季節(jié),大雨過后,菌類生長茂盛,為了自身生命安全,不要購買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類。
7月4日,貴州省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與貴陽市疾控中心組成省市調查小組趕往息烽,向息烽縣疾控中心了解事件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
患者朱某,男,49歲,有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愛好;舒某秀,女,69歲,二型糖尿病患者。兩人為母子關系,均屬于息烽縣石硐鎮(zhèn)某村村民。
1日下午,朱某于居住地附近的白虎山上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包含認識的紫花菌、土凍菌、蘇麻菌3種,另外3朵白色野生菌不認識,所采摘的6種野生菌共計約2000g。朱某當日帶回家中加工處理,加入鹽、味精、蔥、糟辣椒、大蒜等調料加水煮約1小時后,便于晚上19點左右和母親舒某秀共同食用,兩人食用過程中均未喝湯。據朱某自述,在食用過程中覺白色不知名的野生菌吃起來有點苦,于是母子二人均未繼續(xù)進食,并將還剩下近一半的殘余野生菌倒在路邊地里。據朱某回憶,母子二人共進食所采集野生菌數量約一半,其中,母親進食以紫花菌、喬巴菌、蘇麻菌為主,占進食量三分之一,余三分之二為他自己吃光。進食約半小時后,母親蘇某秀隨即出現腹痛伴嚴重腹瀉癥狀,為水樣便,無嘔吐現象,因覺得事情不大,就沒有及時就診。朱某在第二天上午10點出現以嚴重腹瀉為主伴嘔吐癥狀,大便為水樣便,無腹痛癥狀。于是,他在晚上7點左右來到了息烽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就診。7月3日10時,醫(yī)院將其轉入消化內科繼續(xù)治療。母親蘇某秀7月3日上午來到息烽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就診。目前二人均在積極的治療當中。
據悉,通過詢問患者采集、制作、食用野生菌情況及患者臨床表現,貴州省疾控中心現場處置科周亞娟科長提出患者采食野生菌中白色不知名野生菌極可能為劇毒鵝膏類野生菌(該類菌有“致命天使”之稱),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結果及過往毒蕈中毒處置經驗,患者目前可能處于假愈期,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建議立即請求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專家進行會診,必要時將患者轉至貴州省人民醫(yī)院進行治療,并密切關注患者肝腎功能變化情況。同時,建議息烽縣疾控中心應將調查處置情況及時撰寫調查報告,并上報當地衛(wèi)生行政部門,及時跟進患者病情進展及治療措施,及時撰寫并上報進程報告。
隨后,調查組到當地采集了野生菌標本,本次共采集野生菌標本10份,其中包括患者朱某所食用的野生菌中5種(除一種未發(fā)現),及時送至貴州省疾控中心,本次所采集野生菌樣本,由貴州省疾控中心與中國疾控中心進行接洽,進行形態(tài)學鑒定及分子分型,鑒定完畢后再將鑒定結果反饋至貴陽市疾控中心。
提 示
貴州省疾控中心野生菌中毒處置專家周亞娟強調,民間傳言鑒別毒蘑菇的偏方就是把蘑菇跟大蒜一起煮,大蒜變黑就是有毒,沒變黑就是沒毒,這種鑒別方法是不科學的。“我們曾經用劇毒的蘑菇煮大蒜,毒蘑菇并沒有變色!彼龔娬{,在幾乎所有的蘑菇中毒事件中,中毒者都是加大蒜煮蘑菇的,也是因為蘑菇沒有變色他們才放心的吃。結果發(fā)生了大家難以接受的悲劇。
另外,近日,我省連續(xù)大雨,野生蘑菇生長迅速,夏季是食物中毒高發(fā)期,雨后更是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峰期,為了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請不要購買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野生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