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
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這樣說
對于千千萬萬普通人而言
幸;蛟S相似
但通往幸福的奮斗之路卻各有不同
即日起
東南早報·棗視頻
推出“我奮斗 我幸!欄目
為您講述身邊的普通人
因奮斗而幸福的故事
今天的主人公是他
60后·莊建芬
1962年出生
惠安涂寨人
在泉州市區(qū)經(jīng)營一家姜母鴨店
對莊建芬而言,19歲是讓他從云端跌落谷底的人生分水嶺。在這一年,他失去了右手臂;也是在這一年,他從零開始,重燃斗志,書寫別樣人生,最終實現(xiàn)涅槃。
“斷臂就是告訴我要告別過去的玩樂心態(tài),踏踏實實做些有用的事情!
“剛開始真的很難,我自己都覺得勵志。”
這個時不時“自黑”一把的獨臂中年男人,守著市區(qū)美食街的一間十幾平方米小店,用筷子嫻熟地翻動下爐子上的姜母鴨。
當年,為了給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里減輕負擔,莊建芬讀高一時就輟學打工。直到1981年,車禍發(fā)生,19歲的莊建芬以后都要用左手重新學習生活技能了。
莊建芬病愈返崗后,廠里并沒有借故辭退他,而是安排他在傳達室做些輕便活。
“從來沒想過放棄!鼻f建芬始終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下棋、打球、寫字等。后來有幸遇到一位臺灣師傅,莊建芬又跟著學了姜母鴨制作手藝。
1992年時,廠里有外資入股,新領導見他踏實肯干,有意將他調(diào)至人事部工作,給出的第一道考題,就是看莊建芬左手字寫得如何。多年來堅持撿廢紙練字的莊建芬隨手寫了一段,讓領導眼前一亮,于是,從此便常常把他帶在身邊做事。
2001年初,他從工廠下崗,專心和妻子打理小餐館。他每天起早摸黑,從食材到加工,每道工序都親手把關,慢慢地將小餐館越做越大,如今每天可以賣出50多鍋的姜母鴨。
小說里,楊過與小龍女歷經(jīng)磨難終成正果,F(xiàn)實中,莊建芬與他的“小龍女”則一路相濡以沫。比自己小七歲的妻子是莊建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為幸福奮斗的動力。
“這幾年輕松多了,兒子兒媳都會來幫忙,可以偷懶休息!鼻f建芬笑道。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