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答案
王清河和張巧兒是宜昌市職工,1998年3月兩人雙雙下崗。下崗后,迫于生計,兩人賣過服裝,開過飯館,可最后都失敗了。
王清河想:為什么別人開飯店可以做得紅紅火火,而自己卻一再賠本呢?為了找到答案,每次給飯店送菜時,他都有意同飯店老板套近乎,旁敲側擊地套他們的生意經(jīng)。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經(jīng)營的決竅:凡是有經(jīng)營特色的飯店生意都很好做,而一般經(jīng)營不好的店,大部分都缺乏特色,沒有自己叫得響的招牌菜,王清河恍然大悟,自已賠本的“癥結”就是沒有特色!
2001年8月7日,王清河在街上偶然聽到兩個外地老板模樣的人說:“宜昌這里龍蝦真是多,可惜他們不會做出特色菜。浪費了資源,可惜!可惜!”
這讓王清河大受啟發(fā),這龍蝦不是現(xiàn)成的特色菜嗎?他們這里的龍蝦確實多,而且最貴時也不過兩元錢一斤。
為了找到更好的烹飪龍蝦的方法,王清河四處走訪,收集民間烹飪龍蝦的方法,并從中吸取精華,細心琢磨。妻子張巧兒還建議他到廣東大酒店去“偷藝”。王清河從廣東回來后,便和妻子反復試驗,終于他們研制出一種獨特的配方,在原十三香的基礎上,輔以三十幾種名貴中草藥,配制成濃香型、鮮香型、辣香型等各種調料,符合各種口味的食客需求。經(jīng)他們烹飪出的龍蝦,色澤鮮艷、氣味純香、口感鮮嫩、蝦黃濃郁、清香悠長。他們在小范圍內讓親朋好友們品嘗,獲得了一致好評。
2001年10月5日,王清河夫婦將店名更改為“王記大蝦”,終于一炮走紅。受到宜昌市食客的歡迎。
后來,妻子更是潛心研究,又以龍蝦為主料,選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蔬菜為主料,突出色美味濃、咸淡適口的特點,利用蒸、煮、燉、炒等各種烹飪方法,生產出三大類數(shù)十種系列龍蝦菜。這些系列菜,迷住了所有的顧客,以至于在宜昌流行這樣一句口頭禪:要想吃得叫呱呱,宜昌王記吃大蝦。一時之間“王記大蝦”風靡宜昌市,連很多旅行社的導游都對旅客說:“宜昌玩的是三峽,吃的是王記大蝦!”“王記大蝦”餐館生意火爆,到2002年3月底,兩口子就賺下了百萬資產。
品牌是第一生產力
“人怕出名豬怕壯”,“王記大蝦”出名后,“李鬼”就來了,仿佛一夜間,宜昌市內相繼出現(xiàn)十幾家“xx大蝦”的飯店,更有些王姓族人,竟打起了“正宗王記大蝦”的招牌,仿佛他這個創(chuàng)始人卻成了冒牌貨。王清河兩口子辛辛苦苦拼出來的品牌受到了嚴重威脅。由于這些“李鬼”店大打價格戰(zhàn),顧客被迅速分流,一時間“王記大蝦”生意變得清淡了很多?粗约旱呐谱颖幻坝,王清河又氣憤又無奈。還是讀過大專的妻子給他出了主意:無形資產是個寶,品牌也是生產力,要想長足發(fā)展,必須用法律武器來確保企業(yè)的長遠利益。
2002年10月5日,王清河兩口子向有關部門申請進行“王記大蝦”的商標注冊,并對三大品牌數(shù)十個龍蝦菜系申請保護。2002年底,經(jīng)過有關部門考察,他們終于獲得了注冊證書,一紙證書讓“王記大蝦”的含金量一夜暴漲。他們這一出其不意的做法終于擠垮了各個“李鬼”,再次吸引了眾多新老顧客。
2002年12月3日,張巧兒又根據(jù)宜昌市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創(chuàng)造了有蒙古特色的“手抓大蝦”的下里巴人吃法,手抓大蝦用尖椒爆炸,講究用大盆盛裝,再輔之于各種調料,吃起來酣暢淋漓,很符合消費者口味,一時間食客趨之若鶩,大有“萬人空巷吃大蝦”的勢頭。
熊瞎子掰苞米式的連鎖
幾乎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在成功之后,一定會走出連鎖化、集團化的路子,王清河兩口子也不例外。他們采取了“扎穩(wěn)宜昌、四周輻射”的連鎖經(jīng)營方案。
2003年10月,又有兩家“王記大蝦”連鎖店在宜昌另外兩個鬧市區(qū)開張了。開張初期,他們采取各種優(yōu)惠政策,譬如給經(jīng)常來就餐的客人發(fā)貴賓卡,憑卡可以享受八折優(yōu)惠、買大蝦送青菜等等,生意十分火爆。
讀小學時,老師經(jīng)常講一個笑話:熊瞎子掰苞米――掰一個丟一個,這句話對王清河夫婦啟發(fā)很大:既然精力有限,我何不在保證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做一個“丟”一個?圍繞這一點,他們確定了經(jīng)營方向:經(jīng)營好一個店,然后通過簽定合同等法律手續(xù),交給他人經(jīng)營,自己每月坐收一定數(shù)額的純利。每個店雖然少收了起碼一半以上的錢,但從長遠看,自己可以抽出時間和精力來經(jīng)營下一個,在如法炮制之后繼續(xù)再辦、繼續(xù)再讓;再辦、再轉讓。這樣不斷地做下去,就好比在掰苞谷,掰一根自己留下半根;掰10根,自己留下5根,收入不就是一個店的五倍了嗎?兩口子首先把親朋好友作為轉讓的對象。親朋好友都在他們店里幫過忙,親眼看到生意的紅火,都覺得有利可圖,更劃算的是他們可以先經(jīng)營后交錢,何樂而不為呢?結果他們都愿意接手。當年王清河夫婦就把三家店全部順利地轉讓出去,然后他們又著力在周邊城市不停地開店。
短短兩個多月,王清河夫婦在武漢市及其他的地級市先后開了八個連鎖店,其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跋绒k后讓、不斷拓展”,王清河夫婦認為這條路走對了,便把發(fā)財?shù)穆纷又赶蚴⊥狻煽谧釉谶x擇城市上第一次發(fā)上了矛盾,王清河認為廣東人有錢,愛吃海鮮,龍蝦應該有市常妻子張巧兒認為廣東競爭太激烈,不如避其鋒芒,把發(fā)展方向定在西部!肮f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了好幾天,兩人各不相讓。最后才達成協(xié)議,決定兵分兩路,妻子張巧兒選擇重慶,王清河則選擇廣州。
2003年底,王清河到廣州去考察了幾天。他首先擔心的是貨源問題,結果他在廣州的幾個大型農貿市場發(fā)現(xiàn)有很多湖北龍蝦在那里出售,而且價也不是很高,每斤只有4~6元,比起廣州本地蝦要便宜一半,貨源當然不成問題。王清河在同蝦販子們討價還價以后同他們達成了供貨協(xié)議。然后他就選擇在廣州白云區(qū)棠景街開了一家“王記大蝦”連鎖店。
2004年2月1日,店開張了,雖然在開張之前,王清河做了大量的宣傳,但是由于當?shù)鼐用癯詰T了本地的羅氏蝦、對蝦和基尾蝦,對個子較大的龍蝦不太了解。而且他的價格太便宜,讓他們懷疑這是不是真正的“蝦子”。開業(yè)一連幾天門前還是冷冷清清。只有幾個在這里打工的老鄉(xiāng)“如獲至寶”,天天賞臉。
懊喪的王清河通過妻子的電話得知她在重慶的連鎖店取得了成功,創(chuàng)下了日營業(yè)額2萬元的佳績。難道她真的比自己有眼光?王清河不甘心,仔細思考后他斷然在附近貼出一張廣告:宜昌“王記大蝦”落戶羊城,請羊城人免費試嘗三天。免費品嘗的牌子一掛出來,果然吸引了眾多的顧客,而這一嘗也嘗出了名堂,三天之后很多廣州本地人專程掏錢來店里吃“王記大蝦”了。王清河還針對廣州人愛吃清淡的口味特點,配上特色的調料,創(chuàng)造了“清蒸王記大蝦”的招牌菜!巴跤洿笪r”真好吃!這一消息很快便在白云區(qū)傳開了,一時間“王記大蝦”聲譽鵲起、火爆羊城。
當然王清河夫婦是不會在一個地方呆很久的,打開局面、成功轉讓后,這對夫婦又準備轉戰(zhàn)其他大中城市。目前他們已有20多家連鎖店,公司年純利400多萬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