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夏之交,繁花盛開,這時候有一種人群既興奮又忙碌,因為這是他們賺錢的黃金時期,這種人就是養(yǎng)蜂人。在河北省定州市,有一個不平凡的養(yǎng)蜂老人,不僅他的經(jīng)歷非同尋常,最令人吃驚的是他如今已70高齡,賺錢的本事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 在河北省定州市鈕店村,有一位非同尋常的老人名叫張四林,雖然已是七十歲高齡,在當?shù)貐s是出了名的養(yǎng)蜂行家?删褪沁@么一位有著豐富養(yǎng)蜂經(jīng)驗的老人,他養(yǎng)的蜜蜂卻在今年五月二十號那天發(fā)生了意外。
記者:“您這怎么了?”
張四林:“跑了蜂了,蜂太多了,蜂太壯!
春天是蜜蜂采蜜的旺季,現(xiàn)在發(fā)生跑蜂,對于靠養(yǎng)蜜蜂為生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所以想盡辦法也要把蜜蜂抓回來。
張四林:“走。俊
張建良:“上吧,上吧,上去吧!
張四林:“你看著底下啊,建良!
以往張四林上樹后都會用麻袋罩住蜜蜂,將它們兜回家,可今天蜜蜂頭一次跑上了鄰居家十幾米高的老槐樹,怎么也夠不著,情急之下只好試著將樹枝鋸斷。
跑蜂的原因主要是:在同一個蜂箱里只能有一只蜂王,由于現(xiàn)有的蜂王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新蜂王的卵并把它破壞掉,導致新蜂王即將出世,無奈之下老蜂王只能帶著部分蜜蜂逃到附近較高的樹上。
受到震動驚嚇后的蜜蜂隨時都有可能對招惹它的人進行攻擊。
記者:“大叔你等什么呢?”
張四林:“?”
記者:“您等什么呢?”
張四林:“叫它往上落,這蜂不是飛著呢。”
記者:“多長時間能落回去?”
張四林:“還得等10分鐘!
十幾分鐘的等待過后,蜜蜂陸續(xù)飛了回來,張四林必須趕緊把它們安置回家,否則絲毫閃失都將天下大亂。
記者:“您怎么知道是這箱蜂?”
張四林:“一、底下沒有王子。再一個見它從這沖出去往外跑了!
記者:“看見是這箱蜂里跑出去的?”
張四林:“對!
記者:“跑了有一半沒?”
張四林:“沒有,跑了有五分之一!
張四林本來過著平靜安逸的晚年生活,但是因為鄰村趙夫義四年前的一次意外,他被迫養(yǎng)起了蜜蜂,過上了經(jīng)常帶蜜蜂外出采蜜的漂泊生活。但也正因如此,養(yǎng)蜂現(xiàn)在每年能帶給他五、六萬元的收入。
2003年,趙夫義在去買豬的路上意外撿到了一個蜂箱,本以為得了個大便宜,可是帶回家沒多久蜜蜂就開始給他惹麻煩了。
趙夫義:“飛出去了吧,老蜇這個街坊四鄰,老蜇小孩子們,就找到家里來了!
馬會輕:“人家挨了蜇,人家誰就都不愿意叫喂著了,就愿意扔了它!
其實張四林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養(yǎng)蜜蜂,和蜜蜂打過半輩子的交道,直到六十多歲才退休。當他得知趙夫義要把撿來的蜜蜂扔掉時,決定要過來養(yǎng)養(yǎng)看。
張順良:“說真的,在那種情況下,一箱半蜂說真的我真瞧不起來,說實話,他弄這一箱蜂,這一年能有多大收獲。”
張建良:“干點清閑的,這個又費勁、又費力、又勞神,是不是啊!
兒子們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可是張四林卻另有自己的一翻想法:從眼前看自己所在的村子和附近的村莊一直沒有養(yǎng)蜜蜂的人,如果做蜂產(chǎn)品的生意,在當?shù)乜隙]有人和他競爭,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在蜜蜂、花粉、蜂膠、蜂王槳等都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張四林憑借以前養(yǎng)蜂的經(jīng)驗和精心的喂養(yǎng),一年之后,蜂群迅速壯大到三十多箱。終于到了該收獲的時候,可是04年整個花期采蜜下來,他不但錢沒有賺到,就連給蜜蜂買白糖吃的錢和買木頭做蜂箱的錢都沒有掙回來。
張四林:“蜂種不行,不采蜜,采蜜量低!
在蜂種上出現(xiàn)問題,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張四林忍痛賣掉了辛苦一年培育出的全部蜜蜂。可是望著空掉的蜂箱,他怎么也不甘心,經(jīng)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新的計劃開始在他腦海中醞釀。
張建良:“你就別干這個了,干這個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還老往里頭貼錢,買一噸糖好幾千塊錢,你別干這個了,干這個老賠本!
楊春喬:“少了值不得家里邊耽誤個人,咱得顧住這個生活吧,得出去掙錢去!
在蜂種上出現(xiàn)問題,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張四林忍痛賣掉了辛苦一年培育出的全部蜜蜂。可是望著空掉的蜂箱,他怎么也不甘心,經(jīng)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新的計劃可開始在他腦海中醞釀。
張四林:“一定把這蜂又養(yǎng)起來,一定要抓到一只好蜂王!
為了買到好蜂王,張四林背著家里人,偷偷三次去北京的蜜蜂研究所,全都無功而返。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忽然聽說五十公里外的新樂地區(qū)有人買到了好蜂王,但他的老婆極力反對養(yǎng)蜜蜂,兩口子為此天天吵架,就這樣張四林幸運的以原價700元買到了兩只優(yōu)質(zhì)蜂王――金三環(huán)和蘇丹。
張四林:“我也避免倆人好幾百塊錢生氣,我就騙老伴,我說這送給我了個蜂王,連這孩子們誰也不知道這蜂王是買的!
誰也不知道這蜂王大有來頭,接下來做到怎樣避免蜜蜂間近親繁殖,就成了提高蜜蜂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張四林想出的辦法是:人工選擇與蜂王不同蜂箱的優(yōu)質(zhì)雄峰來與之交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反復雜交實驗,他欣喜的發(fā)現(xiàn)蜜蜂身上的顏色變的越來越黑,品種也逐步得到改良。就在這時,偷養(yǎng)蜜蜂的秘密暴露了。
張四林:“我在外頭買了木頭,在外頭截了拉回來,她問我說你截這木板干什么,我說給孩子們做大門,其實我是做蜂箱,我把板晾干了,我裁成一段一段的就做開蜂箱了,這就跟我生開氣了,她說我就估計著你得做蜂箱!
楊春喬:“氣的我火大的,真生氣了,我說你竟糊弄我干嘛啊,是不,你做事不要怕,怕事不要做!
偷偷養(yǎng)蜂被發(fā)現(xiàn)后,家人的反對肯定再所難免,但此時誰也不能再動搖張四林的決心,05年的春天,他的改良蜜蜂壯大到七十多箱,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檢驗它們采蜜能力的時候終于到了。
張四林:“我大女婿最強烈反對我養(yǎng)蜂,可是他去年,他跟著我打蜜去了,搖3箱打50斤,3箱打50斤,他說這比砸銀行還快呢!
一個花期下來,光蜂蜜就打了幾千斤,而且蜂蜜在當?shù)刭u的非常好,一斤僅售十元的價格讓一些外地人也會專程跑來購買,沒過多久幾萬元就賺到了手。按說此時優(yōu)良的蜜蜂繁殖成功了,錢也掙到了,張四林應該知足了,可是一件小事又讓他發(fā)現(xiàn)了掙錢的新辦法。
一位叫劉增順的養(yǎng)蜂人聽說張四林有好蜂王后,就專程跑來一探究竟,果然這種蜜蜂不僅翅膀大,而且嘴上的吸針長,十分有利于采蜜。劉增順請求張四林給了他兩個蜂王,一年之后他用要來的蜂王將自己的蜂群全部進行了改良。
劉增順:“換過了以后到湖北去給油菜授粉,這油菜產(chǎn)量比別人都高,菜子的品種特別好了,沾了老張的大光了!
這件事后陸續(xù)有人找上門來要購買蜂王,去年一年張四林光靠賣蜂王就有萬元進帳。
張四林:“熟的300,不熟的400、500,那就靈活運用了!
賣蜂王讓張四林嘗到了甜頭,他想所有的養(yǎng)蜂人都可以出售蜂產(chǎn)品,但優(yōu)質(zhì)蜂王卻是自己的特色。培育一只蜂王大約需要21天左右的時間,而且還可以不受季節(jié)花期限制,一年到頭都能賺錢,從長遠打算還是應該在賣蜂王上找出路。但是究竟該如何給自己的蜂王做廣告打開銷路呢?
四、五月是槐樹花開打蜜的好時機,也是許多農(nóng)作物開花授粉的季節(jié),有些地區(qū)為了讓農(nóng)作物得到充分授粉,以此提高收成,就會花錢雇蜜蜂,盡管,一箱蜂的租金大約在一百元左右,可是農(nóng)作物的花基本不產(chǎn)蜜,二十多天授粉下來不會再有什么額外的收入,但是如果采槐花蜜的話,每箱蜂少說也能收入幾百元,兩者之間利益相差幾倍?墒墙衲4月份,張四林卻決定帶著七十多箱蜜蜂遠赴一百多公里外的晉州給白菜籽授粉。
劉增順:“這個村有個200多箱蜂,這后邊有60箱,就挨著這村,他不到這來,當?shù)氐牟徽宜。宜粊。?
張四林帶蜜蜂來授粉,同行們盡管沒有直接說他傻,可也都拐著彎的說他算不過來帳,但是張四林聽了卻一點也不以為然,樂呵呵的給農(nóng)民授粉。
張四林:“你看我今年這蜂怎么樣?”
農(nóng)民:“你的蜂壯,你的蜂比較好,一到晴天這地里的蜂就滿了。”
農(nóng)民的菜籽豐收了,可張四林這趟授粉不但錢沒賺著,蜜蜂還遭受了損失。
張四林:“光授那點粉,取不了蜜,變不了錢,給你那幾千塊錢不如打蜜賣錢多,當?shù)氐乃麄兺抵蛩,光我這蜂死了有一百四五十坯,死得眼瞅著看不見地皮,一個坑一個坑的死滿了蜂!
記者:“您去這一趟賺到錢了嗎?”
張四林:“別說賺錢了,我算算賬啊,一點也掙不了錢!
張四林賠了夫人又折兵,可他卻一點都沒有后悔,這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呢?
張四林:“去了時間不長,賣了兩蜂王兩箱蜂,可是當?shù)氐模指叶ǔ鋈チ耸畮字环渫!?
張四林盡管錯過了打蜜賺錢的好時機,可是卻讓自己的蜜蜂走出了家門,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它們的優(yōu)越性,為將來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授粉順利完成了,張四林帶著蜜蜂回到離開已經(jīng)二十多天的家,但令誰也想不到等著他的卻是一場滅頂之災。
張四林:“那帽子呢,帽子呢,那帽子扔到哪去了?”
記者:“大叔您這么著急干嘛?”
張四林:“趕緊把這坯子放到這里邊!
記者:“這么著急裝箱干什么?”
張四林:“哎呀,哎呀,哎呀,你別問我了,我這會兒心眼里不好受!
張四林剛回到家,大氣還沒喘上一口,蜜蜂就給他來了個措手不及。
記者:“您現(xiàn)在著急干嘛去。俊
張四林:“著急把這坯子放到里面!
記者:“然后呢?”
張四林:“把著坯子擱到里面,做好一切準備走啊!
記者:“你眼睛蜇著啦?”
張四林:“蜇著了!
記者:“常挨蜇嗎?”
張四林:“哎呀,今天這是顧不著了。”
原來,由于不知道村子里的一些農(nóng)作物剛剛打過農(nóng)藥,蜜蜂回到家沒多久就出去采食了有毒的花朵,隨后立刻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死亡。
張四林:“家里死一個,外頭最少死10個至20個 !
記者:“飛不回來了?”
張四林:“飛不回來了,死到外面了!
張四林原來想在家好好歇上十來天,可是看著地上越來越多的死蜜蜂,他不得不改變計劃。
張四林:“你看死那一片,你看,再死上3天,這蜂打蜜就沒了指望了!
為了不讓蜜蜂繼續(xù)誤食有毒的花朵,不斷增加死亡數(shù)目,張四林顧不得多日在外奔波的勞累,決定連夜裝車,提前帶蜜蜂去一百公里外的曲陽,那里的山上即不會遭遇農(nóng)藥,而且還種滿了棗樹,馬上就到棗樹開花的時令,張四林又該忙著打蜜掙錢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