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
大好河山眾所周知,
世界遺產(chǎn)更是位居全球第2!
生活在這樣幅員遼闊的土地上,
一處一處慢慢觀賞。
方能領略祖國的美!
49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你知道的有幾處呢?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
泰山
山東,1987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泰山自古以為被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風景壯麗的泰山,山勢重疊,形體厚重,蒼松巨石烘托,云煙千變?nèi)f化,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黃山
安徽,1990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享譽盛名。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nèi)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正所謂“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1996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佛像之壯闊宏偉,光腳面就可圍坐百人以上。
武夷山
福建,1999
武夷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繼,你來我往。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長城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nèi)蒙古、新疆,1987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xù)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公里。這險峻、雄奇的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世界奇跡!
莫高窟
甘肅,1987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也稱千佛洞。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
河南,2000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云岡石窟
山西,2001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nèi)容和樣式的發(fā)展,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早期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風格勁健、渾厚、質(zhì)樸;中期雕飾精美,造型追求工整華麗;晚期佛像和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呈現(xiàn)出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藝術形象。
明清皇宮
北京故宮,1987;沈陽故宮,2004
紫禁城,也就是民眾口耳相傳的故宮,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宮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建筑精美,富麗華貴,收藏有許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國古代建筑、文化、藝術的精華。
頤和園
北京,1998
頤和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天壇
北京,1998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以嚴謹?shù)慕ㄖ季、奇特的建筑構造和瑰麗的建筑裝飾著稱于世。天壇有壇墻兩重,形成內(nèi)外壇,均為北圓南方,以象征“天圓地方”之說。壇內(nèi)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筑工藝的發(fā)達水平。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陜西,1987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園,也稱驪山陵;其規(guī)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內(nèi)涵之豐富,為歷代帝王陵墓之冠。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一個組成部分?觾(nèi)埋藏有陶質(zhì)兵馬俑7000余件,木質(zhì)戰(zhàn)車100余輛。秦兵馬俑皆仿真人、真馬制成。
如此精密的結構布局、奇巧的設計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吉林、遼寧,2004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集安、桓仁陸續(xù)發(fā)掘了多處高句麗王城和貴族墓葬遺跡,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可以從不同側面反映高句麗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也是高句麗留給人類彌足珍貴的文化、藝術寶庫。古墓群中以將軍墳、太王陵為代表的十幾座大型高句麗王陵以及大量的王室貴族壁畫墓,是高句麗建筑技藝、藝術成就所達高度的一個縮影。
大足石刻
重慶,1999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大足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以其藝術品質(zhì)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被譽為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石窟藝術陳列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北京,1987
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tǒng)、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通過對這些考古資料的研究,證明北京猿人距今約69萬年,其創(chuàng)造出頗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對中國華北地區(qū)舊石器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北京猿人的發(fā)現(xiàn),還將用火的歷史提早了幾十萬年。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西藏,1994
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主體建筑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余米,外觀13層,內(nèi)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武當山古建筑群
湖北,1994
武當山古建筑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中國世俗和宗教建筑,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漢族藝術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河北,1994
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歷經(jīng)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樸素淡雅,以山村野趣為格調(diào),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xiàn)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1994
孔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曲阜孔廟則是祭祀中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城內(nèi),又稱“闕里至圣廟”,始建于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麗江古城
云南,1997
麗江古城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因此不同族群文化相互融合,民族特色鮮明。麗江古城內(nèi)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等景點。
平遙古城
山西,1997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城有古城門六道,東西各二。鳥瞰平遙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動的烏龜,“龜”頭南尾北,東西四門比擬為龜之四足,民間故有“龜城”之說。南門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過。
蘇州古典園林
江蘇,1997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蘇州園林將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融入一景一物而不留雕琢痕跡,這不僅僅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更是中國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明清皇家陵寢
清東陵、清西陵(河北),明顯陵(湖北)2000;十三陵(北京),明孝陵(江蘇)2003;盛京三陵(遼寧)2004
明清皇家陵寢最耳熟能詳?shù)木褪潜本┑氖,但是其實明清皇家陵寢還分布在河北省、湖北省、江蘇省、安徽省、遼寧省。這些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shù)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體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和裝飾思想,也是一筆不可估量的藝術文化遺產(chǎn)。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2000
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qū)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后山,群峰環(huán)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安徽,2000
皖南古村落分布在中國安徽、江西境內(nèi),長江以南的一些傳統(tǒng)村落。這些村落有著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民居院落利用漏窗、門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劃分、組合空間,創(chuàng)造出通透疏朗,層次錯迭、隱約迷離的效果,引發(fā)人們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之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啟示,體現(xiàn)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澳門歷史城區(qū)
澳門,2005
澳門歷史城是由22座位于澳門半島的建筑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qū)為核心的歷史街區(qū)。這是我國境內(nèi)現(xiàn)存年代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筑群。
安陽殷墟
河南,2006
殷墟出土的大量都城建筑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tǒng)展現(xiàn)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首。
元上都遺址
內(nèi)蒙古,2012
保存良好的宮城、皇城、整齊對稱的街巷、錯落有致的建筑遺跡、自然生態(tài)良好的草原、眾多的人文遺跡、構成了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遺址。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chuàng)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chǎn)物。
絲綢之路
河南、陜西、甘肅、新疆,2014
絲綢之路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jīng)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chǎn)的絲綢,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開平碉樓與村落
廣東,2007
開平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開平碉樓與村落,是我國鄉(xiāng)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集防衛(wèi)、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開平碉樓鼎盛時期達3000多座,現(xiàn)存1833座。
福建土樓
湖南、湖北、貴州,2008
土樓產(chǎn)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筑形式,不僅是福建的瑰寶,也是“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土樓將人文因素與當?shù)氐孛蔡卣、地理氣候完美的融合在建筑中,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
中國大運河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2014
中國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與江南水鄉(xiāng)上,自北向南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運河。
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少林寺、東漢三闕、中岳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
河南,2010
“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歷經(jīng)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qū)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nèi)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包括少林寺建筑群、東漢三闕和中岳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8處11項歷史建筑。
土司遺址
湖南、湖北、貴州,2015
13世紀至20世紀初,中國元、明、清朝中央政權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土司制度”,中央委任當?shù)厥最I擔任“土司”,世襲統(tǒng)治當?shù)厝嗣瘛A舸嬷两竦耐了境钦肮偈鸾ㄖz存曾是“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
35
廬山
江西,1996
南靠滕王閣,北枕滔滔長江,綿延的90余座山峰的廬山,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五臺山
陜西,2009
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臺、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同時它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
哈尼梯田
云南,2013
作為哈尼族創(chuàng)造的農(nóng)耕文明奇觀,據(jù)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梯田規(guī)模宏大,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綠春、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nèi)就有19萬畝。這里水源豐富,空氣濕潤,霧氣變化多端,將山谷和梯田裝扮得含蓄生動。
杭州西湖
浙江,2011
西湖被湖中的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世界自然遺產(chǎn)
黃龍
四川,1992
黃龍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地貌山雄峽峻;因溝中有許多彩池,隨著周圍景色變化和陽光照射角度變化變幻出五彩的顏色,被譽為“人間瑤池”,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再加上灘流、古寺、民俗稱為“七絕”。
九寨溝
四川,1992
“九寨歸來不看水”,這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泉、瀑、河、灘108個海子,構成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瑤池玉盆。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被稱為“六絕”。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武陵源
湖南,1992
武陵源的山,奇峰起伏,交錯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態(tài);洞,幽深神秘、奇妙無比,“別開生面張家界,竟在五岳黃山外”。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四川,2006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貓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所有溫帶區(qū)域(除熱帶雨林以外)中植物最豐富的區(qū)域。
三江并流保護區(qū)
云南,2003
“三江并流”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由于特殊的地質(zhì)構造,歐亞大陸最集中的生物多樣性、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觀使該地區(qū)成為唯一的、獨特的世界奇觀。
三清山
江西,2008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崗巖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崗巖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態(tài)最多樣的峰林;2373種高等植物、1728種野生動物,構成了東亞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環(huán)境;1600余年的道教歷史孕育了豐厚的道教文化內(nèi)涵。
中國丹霞
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
中國丹霞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紅色的霞光”;集地質(zhì)多樣性、地貌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及景觀珍奇性于一體。
中國南方喀斯特
云南、貴州、重慶、廣西,2007一期,2014二期
“喀斯特”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是一種地貌特征。中國喀斯特由云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tài)豐富等特點。
澄江化石地
云南,2012
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國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她生動地再現(xiàn)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xiàn)生動物的原始特征。澄江有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截止2012年已經(jīng)涵蓋了16個門類、200余個物種化石。
新疆天山
新疆,2013
新疆天山,指天山山脈分布在中國境內(nèi)的部分,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因冬夏有雪,才有此名。新疆天山具有極好的自然奇觀,將反差巨大的炎熱與寒冷、干旱與濕潤、荒涼與秀美、壯觀與精致奇妙地匯集在一起,展現(xiàn)了獨特的自然美。
左江花山巖畫
廣西,2016
花山巖畫是今年7月15號才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單!地處廣西崇左市左江流域,與其依存的山體、河流、臺地共同構成壯麗的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單體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
如此美好的一片土地,
頭條菌幸而為中國人!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