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了解人的情感需要
1)他人需要尊重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國教育家別林斯基曾說過:“自尊心是一個靈魂中的偉大杠桿”。當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時,他就會心情愉快地去做一切事情,反之,就是不情愿地在做事情。
尊重是人的一種心理需求。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識日益增強,在心理上,人們已不大愿意被動地接受擺布和指揮。而表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得到別人對自己價值的肯定的心理需求在日益開放的社會中尤為突出。
“尊重”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發(fā)展的每個時期,都有與其適應的、起主導作用的道德價值取向。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一切以往的道德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的產(chǎn)物”。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是由人的生存、安全、歸屬的需要占主要地位的,就人的道德而言,起主導作用的則是歸屬性道德。而到了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決定人格發(fā)展的趨勢“歸屬型”人格向“自尊型”人格轉化。
尊重體現(xiàn)了多元化時代的價值共識。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經(jīng)濟與科技的發(fā)展,使個體獨立地面對社會、面對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人們更加強調的是差異而不是同一。多元化的發(fā)展,其最根本的動力是人的自由天性的存在與發(fā)展,但是,自由并不等于隨心所欲,既要有多元,又要有基本的共識,與多元化發(fā)展齊頭并進、相輔相成的應該是對價值的共識,這是每個人的個體必須解決的問題!白鹬亍斌w現(xiàn)了多元化時代的基本道德取向。
被人尊重是一種權利,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恒敬之。
2)他人需要關懷
匆匆從這個世界走過,我們中絕大多數(shù)過著平凡的、不為人注意的生活,沒有眾星捧月的迎候,沒有書刊報紙的功德記錄。然而這一切都不能否定我們存在的價值,不能否定我們人生的意義,因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鼓勵,需要我們的呵護,需要我們的關懷。關懷他人,會使自己的存在更有價值,會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關懷他人是美好心靈的體現(xiàn),是偉大愛的升華,正如德蘭修女所說: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也許只有我們向德蘭修女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愛去關心他人時,我們平凡的人生才會閃現(xiàn)出不平凡的光彩。
關懷他人并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舉動,誠然救他人于危難之間的壯舉值得歌頌,可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沒有這樣的機會。生活中我們要做的也許僅僅是一個微笑,一聲贊許,一個輕輕的擁抱,一個依靠的肩膀。不要低估了這些微小的動作,所有這些都有可能給一個人帶來溫暖,帶來希望。生活中我們總有那么多的機會給他人一點關心,讓別人因你的存在而溫暖。關懷他人有時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可它也會讓我們終生受益,更多情況下它是我們的福因,而不是禍祉。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短文,說的是一個小女孩經(jīng)過一片草地,看見一只蝴蝶被荊棘弄傷了,她小心翼翼地為它拔掉刺,讓它飛向大自然。后來,蝴蝶化成了仙女,向小女孩說:“你許個愿,我將讓它實現(xiàn)!毙∨⑾肓讼耄f:“我希望快樂。”于是,仙女彎下腰來在她耳邊悄悄細語一番,就消失無跡了。小女孩果然很快樂地度過了一生。她年老時,有人問她仙女到底說了什么,她只是笑著說:“仙女告訴我,我周圍的每個人,都需要我的關懷!
韋唯的一曲《愛的奉獻》讓多少人流下了熱淚,愛,是關懷的源泉。如果你有了愛,你就會無私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你就會理解需要理解的人,你就會分擔需要你分擔痛苦的人,你就會感受需要你分享快樂的人的快樂,那時,你給予的每一點關懷,都會讓你周圍的人得到,你也會因此而快樂。
3)他人需要理解
每一個人,哪怕是一個敵人,一個殺人犯,一個瘋子,一個偏執(zhí)狂,一個傷害我的人,一個侮辱我們的人,我們都要學會理解他。因為任何一種結果,任何一種行為,任何一種境界,任何一種心態(tài),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我要學會以理所當然來理解他人。當認識到理所當然時,我就理解他人了,同情心,寬容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哪怕是自已的冤家怨家,也是那么的合于道理,此時,內心充滿歡喜地思維所有一切的人與事,一切都那么耳順。
古人說,人們尋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兒渴望陽光那樣迫切。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與人交往,理解人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如果能理解人和向他們傳達你的理解,有著極大意義。
許多推銷員他們考慮的是自己利益的事,他們確信自己的商品是消費者必需的。他們以為理解了消費者,但可悲的是,沒能很好的傳達給消費者。事實上,把理解傳達給對方,這是處理所有人際關系的根本。
許多前去辦事的人員,一旦自己的希望落空,就會在心里對對方產(chǎn)生憎恨。這種內心的憎恨看起來好像無所謂,反正對方不會知道,但是,心有所想就會有所表現(xiàn),一旦憎恨和怒火被對方察覺,辦事的希望就會徹底破滅了。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向對方傳達你的理解,這是最迅速、簡捷的做法,“我知道你的感覺”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請把這些話記在心里,時刻運用吧!
我們常常希望父母理解我們,而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需要理解;我們常常希望配偶理解我們,而我們的配偶又何嘗不需要理解;我們常常希望上司理解我們,而我們的上司又何嘗不需要理解;我們常常希望下屬理解我們,而我們的下屬又何嘗不需要理解;我們常常希望我們的同事或朋友理解我們,而我們的同事或朋友又何嘗不需要理解。
我們渴求理解、渴望成熟,當我們在學會理解他人時,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熟。成熟可以理智的看世界,讓我們不再任性,不再無知,并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讓我們都成為成熟的人。
【故事】:善意的謊言
一位經(jīng)理到鄰近的某市出差,原說好要搭乘傍晚的班機回家,可是他沒趕上那班飛機,又來不及通知太太不要去機場接!
他的太太趕到機場,發(fā)現(xiàn)丈夫不在預定的班機上,感到十分焦急,擔心丈夫有了女友,便立即給她丈夫在鄰市的五個朋友和同事打電報,詢問她丈夫是否在他們的府上過夜。然后,她開車回家。
丈夫乘下一班飛機,于數(shù)小時后回家,發(fā)現(xiàn)妻子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剛送到的電報!
五份電報上都只有一個字:“是”。
4)他人需要幫助
美籍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在成名之后,曾給胡適寫過一封信。在信中,吳健雄回憶了一樁胡適早就忘記了的往事,意思是在她毫無成就之時,胡適的一次演講給了她鼓勵,使她滿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得到了人生的真正快樂。胡適在回信中寫道:“我一生到處撒花種子,即使絕大多數(shù)都撒在石頭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長出了一個吳健雄,我也可以百分快慰了。……”
幫助了別人,能讓自己感受到“百分快慰”。幫助了別人,快慰了自己,那么,何樂而不為?
在美國,圣誕節(jié)對不同的人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對某些人而言,圣誕節(jié)的意義是在布置好的圣誕樹底下那些包裝得色彩鮮艷的禮物。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它的意義則是家人團圓以及共享美好的一餐。對基督徒來說,它代表了耶穌的誕生。圣誕節(jié)的意義也是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購禮物及寄送圣誕卡片的一陣忙亂當中,很多美國人仍會撥出時間去幫助別人。在美國及全世界各地,圣誕節(jié)提供了很多傳揚“平安與世,善意與人”的機會。例如,救世軍的搖鈴者對大多數(shù)為圣誕節(jié)購物的人們而言,是一個熟悉的景象。他們通常會站在購物中心和商店外面,為有需要的人募錢。很多教會和其它的機構會收集玩具和衣服,作為窮苦家庭的圣誕禮物。報佳音是另外一種能夠將歡樂帶給鄰舍的傳統(tǒng)方式,尤其是針對那些老人和無法常出門的人。圣誕節(jié)的精神鼓勵人們在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幫助。
【故事】驢子和騾子
驢子和騾子分別馱著貨物趕路,驢子由于弱小非常有禮貌請騾子幫他分擔部分貨物。但騾子置若罔聞,毫無同情之心。當他們走到山路上時,驢子滾到山下摔死了。馱夫只好把所有的貨物都放在騾子身上。他這時后悔莫及,只有艱難的向前走。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內容很有趣,它能夠啟發(fā)人深思,悟出深刻的道理。
【案例】:Makeothersgreat——幫助他人成功
曾有這樣一種說法:“同樣招聘一個員工,一個差的企業(yè)買進的是員工的雙手,一個好的企業(yè)除了買進雙手之外,還買進了員工的大腦!保蚁朐傺a充一句:“一個偉大的企業(yè)不但買進員工的雙手和大腦,還買進員工的情感和心靈!边@是我來微軟實習2個月以來的切身體會。
當一個員工能將自己的雙手、大腦和情感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時,他的工作才會充滿靈感和創(chuàng)意,充滿快樂和激情,充滿歸屬和忠誠,充滿榮耀和認可。
在微軟,在大中華區(qū)全球技術支持中心,無論是在合作伙伴支持部,還是在營運企劃部,作為一名實習生,最大的感觸有二:一是面對著的是知識和信息的海洋;二就是面對的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里的員工都洋溢著一種令人感動的特質,這種特質和微軟的名言“makeothersgreat——幫助他人成功”是緊密相連的。在任何情況下,遇到任何工作上的問題,向周圍你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員工請教,他們都會盡自己的能力來幫你解答,幫你盡快地適應到一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并且這種幫助不是被動的,會有人來主動地來指導你在一些必備知識方面的欠缺,會針對性地展開一些針對實習生的快速培訓。
這是一個非常開放和無邊界的環(huán)境,大家都秉持著“makeothersgreat”的精神,讓知識和信息可以在員工和員工之間、團隊和團隊之間,任何的單位和單位之間進行暢通的傳送和共享,從而大幅度提升了這些知識和信息所能發(fā)揮的效用。
“makeothersgreat”背后思想的精髓是團隊的精神,優(yōu)秀的個體在這種精神的凝聚下會迸發(fā)出驚人的團隊的力量。我想這也是微軟的偉大之處。
而“makeothersgreat”也是我在微軟實習最寶貴的收獲之一。潛移默化中自己又成長了很多,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去“makeothersgreat”!
5)他人需要同情
卡內基有一句名言“我可以理解你的看法,因為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一定也會有相同的感受!笨▋然壬f:“同情,是所有人類最渴望的東西。孩子會急著展示傷口給你看,來贏得你的同意。其實成人也一樣,總是喜歡談自己真實而虛構的種種不幸,來爭取你的同情!彼砸饧m紛,贏得友誼,請記得要同情他人的立場與愿望。
同情心一般是指對別人遇到的麻煩、煩惱、不快及意外給予真誠的關心,而不是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冷漠處之與幸災樂禍。這不僅是指對老、弱、病、殘。同情心是一種愛,是一種友誼與理解,是平等的而非居高臨下的施予。其實每個人在生存中都會因種種原因,需要獲取他人的同情,大多是精神、情感上的,因為物質的只缺少或有與無的問題,不牽扯同情問題。每個人同樣還需要獲得尊重與尊嚴。
心理學家亞瑟•蓋提斯在那本著名的《教育心理學》中曾說:“同情是人類最普遍的一種需求,小孩子在受傷時,即使是一點點擦傷,也會需要大量的同情和安慰。對于成年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會醉心于訴說自己的憂傷、病痛和一切生理異狀的細節(jié),全都是基于同樣的心理。”所以,你要想說服別人,別忘了先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替別人想想。
【故事】冬和春
曾聽到一則神話故事,說的是上帝要從人間選出一個人,帶領他到世界各地去調查民情,之后那個人就可以上天或成仙。從幾百個人中篩選,最后剩下春和冬兩個人,由于二人技藝相當,實在無法選出更好的哪一個,上帝只好叫他們爬山,誰先上去又先下來就是勝利者。結果冬很快就回到上帝的身邊,她爬過的那座山,空空如也;而春很久才下來,他爬過的那半邊山,一片蒼翠,冬望著姍姍來遲的春,得意地等待著上帝的諭旨,上帝卻微笑地望著春,慈愛地說∶“你正是最適合的人選,你善良得連山上的一株草都不忍心踐踏,把每根倒伏的樹枝都扶起來,天庭將封你為春神,永遠受到人們的愛戴。而冬,為了行程的便利,砍掉了他看到的所有樹木,固然能力無限,也只能封為冬神,受到世代人們的憎恨。”上帝于是隨著春來到人間,那個時候,萬物復蘇,田地間一片祥和。干涸池塘中的一對魚兒尚且知道相濡以沫,鳥兒尚且知道用自己銜來的一點點食物給予受傷的伙伴……次等幼小的生靈尚且如此,吾等何以堪?
一個“人”字,何謂人也?本來就是兩個人背靠背地站在一起的象征。保存自己的同情心,哪怕不能救人于火海,但只要用同情而不鄙視的眼光,慰問一下走霉運的人們,他們就會像那半邊山上感恩的折枝一樣,在上帝眼中更加蒼翠。保持一份同情心吧,在自己的右手溫暖左手的時候,學會用雙手去憐惜另外一雙冰冷的手。
【測驗】你有同情心嗎?——信不信由你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玩具城,因為里面有讓人看過一次之后,就會吐到不行的恐怖玩具,在這些玩具當中你覺得哪個最讓你想吐?
A.眼睛流血的骷髏頭
B.滿臉膿包的水怪
C.凸眼長舌的妖怪
D.流膿暴牙的禿頭蟲
選A眼睛流血的骷髏頭的人:你的個性十分堅強獨力,非常受不了別人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模樣,你覺得無論是發(fā)生什么天大的事情,最后都會有解決的辦法,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實在沒有什么好同情的。
選B滿臉膿包的水怪的人:你就是心太軟,感情豐富,聽到一段感人的故事就會落淚,看到小動物受傷就會難過,你是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只要別人有難,你一定盡全力幫忙,可以去參加好人好事代表了!
選C凸眼長舌的妖怪的人:你對于表現(xiàn)同情心的分寸拿捏的很好,絕不愿意當爛好人,當有人真的需要你幫忙時,你會義不容辭的付出,但若是助紂為虐的幫忙,你就會抵死不從,很有原則!
選D流膿暴牙的禿頭蟲的人:你也是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不過要和你很熟的人,才了解你的真性格,因為你平時看起來冷冷的,說話很直接,有時傷到別人的心都不知道,說具體一點,就是嘴硬心軟,明明熱心助人,嘴里卻不承認。
6)他人需要激勵
人類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來自太陽之光。沒有太陽,花就不能開放;沒有愛情,就沒有幸福;沒有女性,就沒有愛情;沒有母親,就沒有詩人和英雄。而激勵就如太陽、愛情、女性、母親一樣。
“激勵”意味著什么?《韋氏新世界英語詞典》說這個詞的意思是“向別人提供積極性或以積極性影響別人”,而“積極性”一詞意思是“促使一個人做事或以某種方式行事的內心的動力、沖勁或意欲”。所以,激勵涉及到如何激發(fā)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即潛能。
現(xiàn)在人們似乎希望一種外力可使自己和周圍的人朝著預定方向前進。但凡是由外力促成的行為,都不可能持久。這就象一輛汽車,有時有汽油有時沒有。汽油用完了,汽車要人推才能走,一不推,汽車馬上失去動力,很快便停下來。但如果油箱中汽油常常是滿的,車內的發(fā)動機就能不停地驅動汽車前進,幾乎沒有盡頭。
人和激勵的關系也是這樣。沒有激勵,人就很難動起來,更不可能鼓起沖勁,也就很難發(fā)揮潛能。但如果一個人不停地受激勵驅動,他就能永遠前進。
因此,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指出,要想成功,你必須學會調動別人內心深處的積極性讓他們發(fā)揮潛能,你必須“給他們的油箱加油”。在一次調查中,要求70位心理學家說出主管人員必須懂得的人性中的最關鍵的東西,有65%的人說“積極性”,就是使人行動起來的那種感受和認識。如果你不能調動別人的積極性,你就不能領導他們。如果你領導不了別人,那么你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要由自己獨立完成。
7)他人需要贊美
貝克斯特是個測謊專家,一九六六年有一天下班之后,他心血來潮留在辦公室做研究。他將植物的葉梢銜接在有記錄器顯示的測謊器上,然后在植物根部加水試驗其反應。
結果記錄器上顯示無反應,接著貝克摘下其中的一片葉子放進熱咖啡中,葉子還是沒有反應。于是他決定燒掉這片葉子。
燒掉這片葉子的念頭,剛在內心萌生,記錄器上卻已出現(xiàn)急劇的改變——記錄器上的筆如失去控制般的往上延伸。從此之后,貝克斯特和其他人便將對植物生態(tài)的理論研究,延伸到人類的感情和心態(tài)上。結果證明植物的反應隨照顧者的態(tài)度而有所不同。如果得到稱贊和贊美,他們會顯得欣欣向榮,但是如果受到隔離和責難,他們便生長得不好,顯得有病的樣子。
如果人類對植物的影響確實如此,那么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量更大!菲力浦•布魯克是這么說的:“夸獎任何工作‘做得好’,可以產(chǎn)生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蔽魅_在著作中寫著:“我們都會為愛的禮贊而感到興奮不已”。
贊美可以激勵別人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并使他們成長。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jīng)這樣說過:“撫育孩子沒有其它竅門,只要稱贊他們。當他們把飯吃完時,贊美他們;畫了一幅畫之后,也贊美他們。當他們學會騎自行車時,也贊美他們,鼓勵他們。
有人說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避免懲罰或為了得到獎賞。贊美就是對別人付出的一種報償,贊美對人類的行為是一種激勵與鼓舞。
在某大學中曾經(jīng)進行過一項實驗,所有學生被分為三組。第一組學生經(jīng)常受到鼓勵和贊美,第二組學生任其自由發(fā)展,第三組學生除了受批評之外無其它態(tài)度。結果任由發(fā)展的一組進步最小,受批評的一組有一點進步,但是受贊美的一組表現(xiàn)最為突出!湯姆是一位優(yōu)秀教師,他就經(jīng)常贊美他的學生,結果每位學生的表現(xiàn)都很令人滿意,而且也懂得贊美別人。
當眾表揚一個人,效果就會成倍增加。這個人不但會更努力地干,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榮譽。這樣做不僅提高了他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還能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向他學習。
我們應該學會賞識、贊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閃光點。同是一棵樹,有的人看到的是滿樹的郁郁蔥蔥;而有的人卻只看到樹梢上的毛毛蟲。
為什么同樣一件事物,會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賞識、贊美,而有的人只會用挑剔、指責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名記者曾做過一次調查:經(jīng)常賞識他人,夸獎、贊美他人的人往往處事積極樂觀,受人歡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并且比一般人長壽;而常指責、抱怨的人沒有朋友,孤單落寞,身體、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壽命短!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人網(wǎng)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