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百家姓查詢
百家姓之“欽姓”
欽姓是一不常見的姓,比較少見。
姓氏源流
源出有二:
1、出自北方少數(shù)民族姓氏,以欽差御使尊稱為氏。在《魏書》上提及一位叫欽志賞,時稱其為漁陽烏桓大人,漁陽是地名,烏桓是部落名。據(jù)《姓氏考略》載,欽志賞是古時生活在那里的烏桓部落的奠長。這支部落的前身很可能就是在秦末東胡族的一支,他們被匈奴族擊敗,遷至烏桓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魯科爾沁旗北,即大興安嶺南端),即改名為烏桓族。欽姓源自有御使者來到這里,而御使又稱之為欽命,這些御使的后代就出現(xiàn)了“欽”氏。
2、出自以地名為氏。隋朝時,曾將安州改為欽州,主要管理欽江而建,這里的居民就以地名為姓,稱為欽氏。
遷徙分布
(缺)欽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據(jù)《姓譜》記載:“今吳興、新安、縉云均有此姓!薄段簳分赋觯骸皾O陽烏桓大夫欽志賞!薄段簳肥蔷嘟翊蠹s1450年以前的作品,依此推算,欽姓的得姓歷史至少也在1500年以上。所謂“烏桓”,是屬于東胡族的一個部落,于漢朝初年住于烏桓山,因而以山為號,后來其部落逐漸繁盛,散居于現(xiàn)在河北、山西兩省的邊境地帶,曾經(jīng)屢次為寇漢朝的邊界。名登《魏書》的那位欽志賞,既然是當時河北烏桓族的酋長,則后世的欽氏家族,當然也可能是東胡族的后裔了。來自北方的欽氏,后來卻在江南的江、浙一帶落葉生根。自宋代開始,出人頭地的欽氏絕大多數(shù)是那里的人。欽姓是當今罕見的姓氏,人數(shù)不多,居處分散,今遼寧省之清原,山東省之平度、沾化,山西省之太原、運城,陜西省之韓城,湖北省之武昌,貴州省之從江等地均有此姓。望居河間郡(漢高帝置。在今天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吳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今江蘇省吳縣)。
歷史名人
欽德載:吳縣(今江蘇。┤,宋末元初名人,為都督計議官,宋亡后,不降元,隱居碧巖山中,自號壽巖老人。
郡望堂號
1、郡望
河間郡:漢有河間郡(或河間國),治樂城(今河北省獻縣東南)。隋唐時為瀛州河間郡。北宋后期升河間府,治河間(今河間)。元為河間路。明清為河間府。
吳 郡:東漢(公元129年)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蘇州市),轄區(qū)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杭州亦在吳郡之內(nèi)。隋滅陳后,改吳州為蘇州,吳始有蘇州之稱。
2、堂號(缺)
程秀禮 2006-7-7 09:33
【欽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望居吳地;
源自烏桓。
——佚名撰欽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欽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正念居士;
壽巖老人。
——佚名撰欽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清代江蘇省華亭人欽善,字吉堂,號正念居士,諸生,博學(xué),工詩及古文,著有《吉堂詩文稿》。下聯(lián)典指南宋吳縣人欽德載,任都督計議官,南宋滅亡后,不肯入元朝做官,隱居到碧巖山中,自號“壽巖老人”。
甌寧賢宰;
壽巖老人。
——佚名撰欽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明·欽恭,任甌寧知縣。下聯(lián)典指南宋·欽德載,宋亡后,遁隱碧巖山中,自號“壽巖老人”。
-----------------------------------------------------------------
〖欽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酋長留盛譽;
都督遺馨香。
——佚名撰欽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烏桓酋長欽志賞。下聯(lián)典指宋代都督計議官欽德載,吳縣人。宋亡后,隱碧媭山中,自號“壽巖老人”,又號“壽媭老人”。
-----------------------------------------------------------------
〖欽姓宗祠六言通用聯(lián)〗
家里有金萬貫;
本人不欠分文。
——佚名撰欽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以鶴膝格鑲嵌欽姓之“欽”字的析字聯(lián)。
-----------------------------------------------------------------
〖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烏桓老人傳名遠;
都督計議播惠長。
——佚名撰欽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宋代都督計議官欽德載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