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長沙警事 長沙 鐘山說事 長沙火車站 長沙訂票 長沙旅游 長沙電話
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68公里(105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運河并非以最短的路線穿過只有120公里(75哩)長的地峽,而是自北至南利用幾個湖泊︰曼札拉湖、提姆薩赫湖和苦湖︰大苦湖、小苦湖。蘇伊士運河是條明渠,無閘。雖然全長是直的,但也有8個主要彎道。運河西面是尼羅河低洼三角洲,東面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島。在建造運河(1869年竣工)之前,唯一重要居民區(qū)是蘇伊士城?赡艹丝菜(al-qantarah)外,沿岸的其他城鎮(zhèn)都在運河建成后逐漸發(fā)展起來。 蘇伊士運河處于埃及西奈半島西側(cè),橫跨蘇伊士地峽,處于地中海側(cè)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cè)的蘇伊士(al-suways)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里。 這條運河允許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fēng)暴角(好望角),大大節(jié)省了航程。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jīng)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有時人們通過從船上卸下貨物通過陸運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實現(xiàn)運輸。 1859-1869年鑿成。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位于埃及境內(nèi),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lián)結(jié)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dān)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mào)易。從最低部位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為航道。從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長161公里,連同伸入地中海、紅海河段總長173公里。河面寬160-200米,河底寬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滿載6.5萬噸或空載15萬噸的海輪。通過時間平均為15小時。運河通航后,從西歐到印度洋之間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5,500-8,000公里。當(dāng)歐、亞、非三洲交接地帶的要沖,戰(zhàn)略地位重要。通過船舶數(shù)及其貨運量在各國際運河中均居首位,貨運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屬及其制品最重要。運河原由英、法國管理。1956年埃及宣布將運河收歸國有。1967年中東戰(zhàn)爭后,埃及關(guān)閉運河。1975年6月重開后開展大規(guī)模拓寬浚深。第一期工程于1980年完成后,河面展寬至365米,使吃水16米、滿載15萬噸或空載35萬噸海輪得以雙向通行。第二期工程在實施中。 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8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運河開通后,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qū)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將近10萬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quán),并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領(lǐng)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lǐng)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運河的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工程1980年完成,運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3600米(即運河橫切面適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萬噸滿載的貨輪。第二階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將能使載重量25萬噸的貨輪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