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景點 |
北山十二龍?zhí)?/td>
|
介紹 |
北山,又名北辰山,系同安區(qū)牛嶺山脈的分支,橫亙于銀城之北,是絕好的一堵屏障。從山下的“廣利廟”上行300米,就到了“水天洞”,洞外榕蔭蔽日,山梁怪石互倚,松柏蒼翠,隱約可聞飛瀑的轟鳴。位于同安北山的山巖間,雖說沒有雄偉壯大雷鳴的氣派,然而雅靜清幽、一股清泉從五百米高的石崖,層層跌落而下,經(jīng)過不同高度的裂隙臺階和石穴、積成了十二個清可見底的水潭,故稱十二龍?zhí)! ∈執(zhí)叮捎谄俨悸洳畈淮,宛似一條銀色的珠串。在"瓶臺"仰望瀑布,其狀形似人參,故又名"人參瀑"。潭的大小、形狀、深淺各異,但均清澈見底,純凈清透。以第五潭為最大,面徑3米余,深約2米,站在第八、九潭間仰望缺口,瀑布上接云天,下銜山巖,水似乎是從云天中倒下來的,景色甚為壯美! 瀑布左側巨石上的“仙苑”二字,是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真跡。兩旁山梁上蹲有許些神似虎、牛、羊、鸚鵡等怪石,還有神仙來此觀瀑留下的腳印和忘記抬走的仙人轎子! 八於础迸,臨崖有一平坦的石磯,高出龍?zhí)?0米以上,直壁如削,磯頂面上刻有頌揚同安知縣到此祈雨的詩文。明嘉清四十年(1561年)春大旱,知縣譚維鼎,號瓶臺,率眾到此求雨,巧逢天公作美,香火剛點燃,甘霖即降。邑人刻“瓶臺霖雨”以紀念。清乾隆年間,知縣張荃又在其旁刻“膏澤下民”四字! ↓?zhí)镀俨家宦繁纪唬?jīng)竹壩,貫五顯,穿圣廟,入東溪,而后匯入大海,全長約20里。六十年代,北山下修起水庫,承接龍?zhí)端,并在庫旁建“華僑農(nóng)場”,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僑、華人到此安家建業(yè)。站在龍?zhí)渡窖,放眼下望,水天一色,空濛綽約,竹壩水庫宛如一面大平鏡,明晃晃地襯托著蔥翠的沃野,昭示未來的繁榮! 山下的“廣利廟”,又稱“北山王公宮”,也叫“忠惠尊王廟”,是五代閩國王審知兄弟兵變開閩的發(fā)祥地,廟門上至今還掛著“八閩人祖”和“開閩第一”的匾額。 1982年,廣利廟又經(jīng)重修,并增建了山門、廣場,前來緬懷“八閩人祖”開疆惠民業(yè)績的游人,絡繹不絕。
|
位置 |
福建廈門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