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以山北為陰,山南為陽!百F陽”因城區(qū)位于境內(nèi)貴山之南而得名。古代貴陽盛產(chǎn)竹子,許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與“筑”諧音,故貴陽簡稱“筑”。
貴陽市地處云貴高原東斜坡上,屬東部平原向西部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形地貌多樣,海拔高,緯度低,具有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的特點,資源豐富,能源充足,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的云貴高原東斜坡地帶,地處東經(jīng)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7°22′之間。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qū)的平壩縣和畢節(jié)地區(qū)的織金縣,北鄰畢節(jié)地區(qū)的黔西、金沙兩縣和遵義市的遵義縣。土地總面積80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的4.56%。
貴州省與江南的秀麗玲瓏,塞北的豪氣沖天,青藏的舒展圣潔等相比,另有一種獨特韻味。
.... 貴州的山,層巒疊嶂,秀峰林立,各具風姿。貴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嶺,奔騰穿瀉于深峽幽谷。
.... 湖泊給這個山區(qū)省份增添了幾分嫵媚。貴州西部的草海,綠如碧玉,風景優(yōu)美,被譽為“高原上的明珠”。石灰石溶積巖是貴州省地貌的主要特點,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謂“無山不洞,無洞不奇”。風化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挺拔林立,千姿萬態(tài)。
.... 貴州的民族風情也是多姿多彩,堪稱一絕。全省有49個民族成份,少數(shù)民族成份個數(shù)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 全國第三位。
世居少數(shù)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 白族、瑤族、壯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滿族等16個。這里世居著漢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個少數(shù)民族,古樸的習俗和燦爛的文化蔚為大觀。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無論是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無論是壯觀的斗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贊,心儀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