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正集》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
《吳文正集》·一百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元吳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錄。是集為其孫當所編。永樂丙戌,其五世孫爟所重刊。后有《爟跋》曰:“《支言集》一百卷、《私錄》二卷,皆大父縣尹公手所編類,刊行於世。不幸刻版俱毀於兵火,舊本散落,雖獲存者間亦殘闕。迨永樂甲申,始克取家藏舊刻本,重壽諸梓。篇類卷次,悉存其舊,不敢更改。惟卷首增入年譜、神道碑、行狀、國史傳以冠之。但舊所闕簡,遍求不得完本,今故止將殘闕篇題列於各卷之末,以俟補續(xù)”云云。則此本乃殘闕之馀,非初刻之舊矣。然檢其卷尾闕目,惟十七卷《徐君順詩序》一篇、五十四卷《題趙天放桃源卷后》一篇、五十七卷《題約說后》一篇,又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記》末,注“此下有闕文”而已,所佚尚不多也。初,許衡之卒,詔歐陽玄作神道碑。及澄之卒,又詔揭徯斯撰神道碑。首稱“皇元受命,天降真儒。北有許衡,南有吳澄。所以恢宏至道,潤色鴻業(yè),有以知斯文未喪,景運方興”云云。當時蓋以二人為南北學者之宗。然衡之學主於篤實以化人,澄之學主於著作以立教。故世傳《魯齋遺書》,僅寥寥數(shù)卷;而澄於注解諸經(jīng)以外,訂正張子、邵子書,旁及《老子》、《莊子》、《太玄》、《樂律》、《八陣圖》、《葬經(jīng)》之類,皆有撰論,而文集尚裒然盈百卷。衡之文明白質樸,達意而止;澄則詞華典雅,往往斐然可觀。據(jù)其文章論之,澄其尤彬彬乎。吳當所編,過於求備,片言只字,無不收拾,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於稍濫。然此自南宋以來編次遺集之通弊,亦不能獨為當責矣。
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
○別集類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