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遺文錄》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
《金石遺文錄》·十卷(兩江總督采進(jìn)本)
國朝陳奕禧撰。奕禧字子文,號香泉,海寧人。由貢生官至南安府知府。奕禧以書著名,是書為書法而作。就所得金石,采錄其文,匯輯成帙。王士禎《分甘馀話》稱,奕禧於秦、漢、唐、宋以來金石文字,收藏尤富,皆為題跋辨證,而以為米元章、黃伯思一流人。蓋即指是書。然其采輯前人論說,及奕禧自綴論者,僅漢碑?dāng)?shù)種而已。唐碑以后,十不逢一。則是意在錄文,而不全在跋也。即以錄文而論,亦鮮體例。如漢碑中錄侯成、唐扶、逢盛諸篇,皆拓本之不存於今者。不知奕禧果見其拓本,抑或僅於金石書中錄之。若果見拓本,則是希有之跡,必當(dāng)詳注所自來。若僅從金石書抄取,則掛漏在所不免矣。至於碑之原額原題,頗有改竄。又於題下標(biāo)列姓氏,類坊刻時文之式。篇內(nèi)訛脫,更復(fù)不可枚舉。若碑有傳摹先后真跡之不同,同一石者又有存字多寡,拓本傳寫之不同,而此書亦復(fù)不加審擇。甚至少林寺《戒壇銘》一篇,真贗二本并存。又如明皇之《孝經(jīng)注》,顏元孫之《干祿字書》,則連篇全載。浯溪《中興頌》則於王士禎《浯溪考》一字不遺。而漢唐諸碑前人剖辨最有關(guān)系者,乃一字不錄。后載奕禧自書諸碑,蓋用宋曾宏父載《鳳墅帖》於《石刻鋪敘》卷尾之意。然其於本朝人諸石刻,僅載傅山、鄭簠二通。即接以自書諸碑,而於元、明碑亦廖寥無幾,皆體例之不相稱者。又其書既為書法而作,則每碑自應(yīng)詳著其字體,而書內(nèi)或著或否,參差不一,其諸碑所在地名亦不詳著。皆非輯錄之體,似是裒輯未成之書也。
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
○目錄類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