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荷花池,總是充滿著各種菜販的叫賣聲;狹小的過道里,卻是生意興隆的各種店鋪;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總能看見有幾個娭毑或堂客們,一邊大嚼著糖油粑粑,一邊跟菜販討價錢,這樣典型的市井生活畫面,讓人看著覺得甚是美好,
穿過學宮街,順著蔡鍔北路往前走,新荷花池菜市場正門旁的劉記糖油粑粑(原糧店糖油粑粑),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據(jù)我所知,這家店做的糖油粑粑,被市民譽為長沙四大糖油粑粑之一。
一個煤火爐,一口大鐵鍋,一大桶米粉子還有一雙布滿老繭的手,劉叔就靠著炸糖油粑粑這門手藝,在長沙扎根了25年。
“湘陰人進城謀生,靠得就是自己的雙手。1992年,我和老伴最開始在湖南制藥廠租了個小門面炸粑粑,1993年搬到了火車站的金蘋果大市場,到了1998年就扎根在興漢門的紅墻巷的老荷花池菜市場,因為傍著糧店,他們都喊我們是糧店糖油粑粑。后來呢,因為拆遷,我們就搬到了現(xiàn)在的新荷花池菜市場這里來了。人的一生就跟這做糖油粑粑是一樣,你有本事,去哪里都能生存下去。搬來搬去,沒有把客源搬走,反而我曾經(jīng)待過的地方,那些老客人還找尋過來,要吃我的糖油粑粑哩!
不到20平方的門面,一天賣掉2000個糖油粑粑,小店的生意如火如荼。
手持著半個細伢子身高的鐵鏟的劉叔,不斷翻動著鍋內(nèi)的粑粑。這些扁圓的白粑粑,瞬間被燒旺的清油覆蓋,隨著高溫和糖色的融入,慢慢變色。熬到最后,它們像個吹脹氣的小氣球,一個個浮在油面上,穿上了一間金色的外衣。
這些炸到恰到火候的糖油粑粑,被快速鏟到油鍋上架著的鐵絲網(wǎng)上,稍稍瀝干油汁。候在一旁的劉姨,一邊收錢一邊盛糖油粑粑。而劉叔馬不停蹄地扯糯米團,繼續(xù)往油鍋里不停地添加。
糖油粑粑要好呷,糖、油、米,這三個關(guān)鍵點少了誰都做不好。北流糖吸油又吸味,油不好就會有很重的異味。當然不勤撈,鐵鍋里沉底的糯米粉,又遇熱油會讓粑粑炸出來有一層黑色的渣渣。另外,泡八個小時的糯米和粘米,搭配磨成粉,這樣的水粉炸出來的粑粑才會酥脆軟糯。
“凌晨5點起來揉粉子、做準備,清晨7點半就要開門營業(yè)。中午回去呷口飯,又要準備下午炸粑粑用的粉子。好在菜市場挨得近,即可就地取材,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并且市民也很放心!
寒風里,不少市民排著長隊,在等待。堂客們一買就是10個,轉(zhuǎn)個彎,端進麻將室里,一邊摸牌放炮,一邊吃得滿嘴油光,不亦樂乎。才放學的細伢子,圍著爸爸的腿,沁甜地喊著爸爸要呷糖油粑粑。又是主食又是小吃,有時候還是堂客們的“下午茶”,百年傳承下來的名小吃,成為了市民們生活中最平凡樸素的一部分。
“跟食客之間的交道,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也有很多讓我和婆婆子很感動的事件。比如以前住在荷花池宿舍里的一個細妹子,在上海工作,逢年過節(jié)回到長沙,第一件事情就是來我這里呷糖油粑粑。又譬如,還在媽媽肚子里就開始呷糖油粑粑的細伢子,從讀書大參加工作、結(jié)了婚、生了崽,還在我這里呷。有次他帶著崽來買我這里買糖油粑粑,還調(diào)侃了我兩句:‘你哦四還在這里炸糖油粑粑咯?’”
一元錢一個,才出鍋的糖油粑粑,金黃脆嫩,表面結(jié)了一層脆脆的殼。嘟嘴吹了吹,咬上一口,糖絲拔得老長。香香甜甜,酥脆的外殼下白白的糯米團,軟得粘住了嘴巴。
也有人曾經(jīng)問過我,作為一名美食編輯,正宗的糖油粑粑,到底是火宮殿里的熬煮糖油粑粑?還是街邊這種糖油炸的糖油粑粑?
其實早在2004年,火宮殿總經(jīng)理譚飛就將糖油粑粑改良了,選用優(yōu)質(zhì)糯米,細磨后壓干做成扯漿粉砣。用茶油將糖(俗稱白硫糖)炒制,按一定比例兌水,熬成濃糖汁,將搓好的糯米砣入糖汁中煮沸入味,巧妙地避開了糖油熬炸的糖油粑粑,在冷卻后表面結(jié)的那層硬殼。
餐飲與街頭小吃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要保證食材的新鮮與口感,在適當?shù)臅r候就應(yīng)做出正確的改變。
盛在元寶碟里的糖油粑粑,圓潤光滑,色澤紅亮,口感糯軟爽口,甜而不膩。故有好事之文人戲稱火宮殿的糖油粑粑為“性感糖油粑粑”。
我們都曉得街邊炸的糖油粑粑,出鍋必吃,不能等,冷掉的糖油粑粑沒有了糟脆味,并結(jié)出一層硬殼,費牙勁又極其塞牙縫,失去了本身的特色。
作為餐飲人,譚飛的改良是勝利的,這道改良后的糖油粑粑,能保持糖油粑粑的原汁原味。并且,成為扎根在全國的餐飲市場的湘菜餐廳所學習湖湘小吃的一道經(jīng)典案例!
對于炸了大半輩子糖油粑粑的劉叔、劉姨來說,不管是糟的還是糯的,只要是好呷,都能接受。
湘陰人的樸實,就是守著一門手藝,腳踏實地的忙碌一輩子。手藝人,在乎的只是自己手上的這個鐵飯碗,飯碗打爛了,意味著謀生的工具沒有了。
不管時代的車輪如何快速的前行,我們依然對長沙傳統(tǒng)小吃,信心滿滿。
而這老街深巷內(nèi),炸得香噴噴的糖油粑粑,何不像長沙城內(nèi)的高空中,冉冉升起的這輪紅日哩?
曾經(jīng),猛子兄在長沙各大論壇與網(wǎng)友一同評測出“長沙最好呷的四大糖油粑粑”,分別是南門口的啞巴糖油粑粑、黃興北路的李公廟糖油粑粑、蔡鍔北路的糧店糖油粑粑以及二馬路糖油粑粑。猛子兄說,長沙街邊的糖油粑粑,一般都是無名小店,是被食客挖掘出來后,以地名取名或老板的姓氏取名。
時代變遷,南門口啞巴糖油粑粑和二馬路糖油粑粑已不知去向,只留下了李公廟糖油粑粑和蔡鍔北路的糧店糖油粑粑還在堅持。
湖湘小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及傳統(tǒng)民俗文化。作為長沙的經(jīng)典小吃代表糖油粑粑,因造價便宜,制作工藝精細講究,成為市井街巷里人們長吃不厭的街邊小吃。說到“最好呷”這三個字,在本人心中的糧店糖油粑粑,是甜蜜蜜的滋味里裹著童年的美好記憶。一千個食客便有一千個自己認為最好呷的小吃代表。在此,只是本人的自我觀念,并無他意。
店名:劉記糖油粑粑
營業(yè)時間:7:00-12:00 14:00-18:00
人均消費:1元/人
總店:長沙開福區(qū)蔡鍔北路新荷花菜市場旁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