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數(shù)十名鋼筋工在類似火爐的17米深基坑下施工。
2014年8月3日,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數(shù)十名鋼筋工在類似火爐的17米深基坑下施工。
帶上橡膠手套同樣起繭,喝上5公斤水一樣口渴,每餐半斤米還是有點饑餓……乘坐舒適、快捷的地鐵列車出行時,你是否想過,地鐵建設工人冒著酷暑日夜奮戰(zhàn)的艱辛。8月3日,記者隨中鐵十二局副總經理潘勇到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17米深基坑下,探訪農民工在“火爐”里綁扎鋼筋的全過程。他們都是沖著修長沙地鐵來的,他們都很辛苦,但他們對長沙這座城市都很熱愛。
上百斤重的鋼筋,從手中輕松梭過
8月3日下午4點45分,大型汽車吊將一捆5噸重的螺紋鋼筋,從高空吊下南門口站深基坑。約半個小時,這捆螺紋鋼就一一編到地鐵站軌枕底板上!皩⒁桓桓匿摻顝牡孛姘徇\到地鐵站底板編織場,盡管有9米長,上百斤重,但從來就不用肩挑手扛!49歲的湖南邵陽籍鋼筋工楊昌榮說,成捆的鋼筋離編織場約50米,兩名農民工一組,像傳接力棒一樣,半分鐘就可傳送一根。但記者抓住一根,從地上提上來,差點把腳砸了。
為什么都戴上橡膠手套呢?楊昌榮說,鋼筋都是螺紋鋼,戴上特別耐磨的橡膠手套,幾個手指頭都還起老繭。
盛夏季節(jié),17米深基坑下像火爐一樣悶熱。楊昌榮說,氣溫到40℃左右,鋼筋都是滾燙的,兩只手和身體自然都習慣了,只不過汗總往下流,鞋子每天要濕透好幾次,每人每天要補充5公斤水。
問及工資待遇,楊昌榮臉上露出笑容:“支持了長沙建設,回報也還不菲。”他透露,熟練的鋼筋工,每天上9個小時班,每個月可以拿到4000-5000元工資。
綁扎鋼筋,手不痛腳不痛腰痛
基坑下,有8名年紀稍大的鋼筋工干得特別起勁。剛滿60歲的彭政田說,他們8名鋼筋工都來自益陽一個地方的,聽說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缺鋼筋工,他們便趕到長沙。
這8名益陽籍的農民工,個個都有20年以上的鋼筋綁扎工齡!敖壴摻钸@個活,手不痛腳不痛偏偏腰痛!苯壴摻罹褪菍纯v橫擺放好的鋼筋,用扎絲捆綁好,澆筑混凝土時鋼筋不移位。58歲的蔣細橋半蹲不坐,一勾一轉,兩秒鐘綁扎一根。
59歲的陽承佑與53歲的徐兆昌也是熟練的鋼筋工,他們說,用混凝土建的地鐵站離不開鋼筋,長沙地鐵才剛起步,他們既然來到長沙,就不會輕易說離開,他們的技術就留在長沙了。
劉少青、廖黨福、徐兆年都表示,明年春節(jié)后,還要動員同學、同鄉(xiāng)和親戚朋友中的熟練鋼筋工,都到長沙來綁扎鋼筋。長沙這個市場很廣闊,不像有些地方,做一陣又要考慮換崗。
外地鋼筋工來了,食堂里出現(xiàn)兩種菜
17米深基坑下,還有一批80后鋼筋工特別引人注目。他們來自桂林。30歲的田志軍說,廣西桂林來的語言跟湖南相近,但口味相差很遠:廣西等外來鋼筋工不吃辣椒。為此,十二局員工食堂里,每道菜都炒涼粉,一份是有辣椒的,一份是沒有辣椒的。
桂林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小伙到湖南打工呢?34歲的田慶芳說,干了十幾年已愛上這個職業(yè),再改行也沒有回頭路。31歲的張元輝說,以前感到學技校當熟練工人找不到工作,但長沙地鐵建設起來后,他們這些掌握一門技術的工人,便“英雄有用武之地”了。他們中就有在長沙找對象買房子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