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0年代,坐落在長沙伍家井的長沙教育委員會,今天帶大家穿越時光,看看80年代的長沙一些小學的風貌。
這是大同小學正在開展"我們愛五旗"的主題活動,我對大同小學的印象是機關子弟小學,但大同小學歷史很長,是湖南茶陵人譚云山在1948年創(chuàng)辦的,譚云山是教員在湖南第一師范的好友,后來他在新加坡成了詩人泰戈爾的好朋友,并受泰戈爾的邀請,去印度教書。他在1945年返鄉(xiāng)的時候,回到長沙,看到長沙東大路一帶失學兒童很多,所以就把自己在長沙的私人房產(chǎn)拿出來,在1948年創(chuàng)辦了大同小學,其中大同小學民眾教育部分,是面向經(jīng)濟不太好的孩子授課的,完全免學費。
和大同小學一樣出名的,是長沙育才學校,育才的歷史更古老,前身是1724年設立的湖南省城育嬰堂,育嬰堂最早是開在長沙司門口隔壁育英街那個位置的,現(xiàn)在育英街的名字,就是從育嬰街雅化而來的,育嬰堂的歷史我以后講育英街的歷史再細說。然后到1933年育嬰堂才搬到現(xiàn)在育才學校的位置,然后1950年更名為育才學校,那個時間育才主要生源是南下干部的子弟,直到1956年更名為文藝路完小之后,才面向社會招生。
這是長沙市實驗小學當時新建的科技樓,學校當時還在順星橋,說來長沙實驗小學歷史也很長,是1905年清末湖南省40多所官立初等小學堂,序列排第一的小學堂,學校改過9次名字,被長沙東區(qū)管的時候叫順星橋小學,最后在1984年定名為長沙市實驗小學,
這是長沙楚怡學校張季元老師和3名體操隊員的合影,最右邊的小姑娘叫陳翠婷,別看年紀小,她是中國80年代中期女子體操屆舉足輕重的人物,雖然傷病纏身,她在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一樣衛(wèi)冕三項冠軍,之后退役。從陳翠婷開始,中國體操女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湖南妹子當主力。
除了楚怡,長沙修業(yè)學校的體操實力一樣不容小覷,這是修業(yè)的劉庭懷老師正在上課,劉庭懷是回長沙的印尼華僑,他本身對修業(yè)的運動氛圍影響很大,這點在修業(yè)的校友周衛(wèi)星的回憶中有談及。不過印尼華僑回長沙這個身份,很容易讓我想到,把師大帶進211的老校長張楚廷,他也是從印尼回長沙的華僑。
修業(yè)之后,我們來看看雅禮對面的楓樹山小學,這是他們1987年改建后煥然一新的校門,這個校門的質(zhì)量沒的說,因為現(xiàn)在還在使用。楓樹山小學是1949年建立的,雅禮中學是1952年改名為長沙市五中,然后1953年從麻園嶺搬到了楓樹山,和楓樹山小學成了鄰居。
再來看長沙銅鋪街小學的學生樂隊正在校內(nèi)進行排練。銅鋪街小學的前身,其實有3個,最早的是1918年在長沙的南昌士紳創(chuàng)辦的豫章小學,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好理解。第二個是江西吉安人創(chuàng)辦的廬陵小學,廬陵就是吉安的舊稱,第三個是江西撫州人創(chuàng)辦的昭武小學,五代十國時期的昭武軍節(jié)度使,就在撫州。他們最早的辦學地點都在長沙萬壽宮內(nèi),萬壽宮好理解,江西人的文化圖騰,所以銅鋪街小學最早是長沙的江西子弟小學,后來1956年更名為銅鋪街小學。
這是長沙清水塘小學的楊瑞華老師,正在上語文課。清水塘是1936年創(chuàng)辦的,以前叫炮隊坪小學,炮隊坪就是清末在長沙的新軍四十九標炮隊駐地。
這是當時一師一附小五甲班的同學外出活動照片,一師一附小和一師二附小的前身都是1903年的湖南師范館附屬小學堂。不過一師一附小是1969年復建的一師附屬小學。
而一師二附小更為出名,因為是以前民國時期一師附小的原址,曾經(jīng)的語文老師和校長就有教員,教員在1920年的夏天到1922年的冬天,對外正式工作是一師二附小的主事,也就是校長,他1921年7月去上海開會,正好是當一師小學校長的暑假。很多年后,他說過喜歡別人叫他教員,如果現(xiàn)在工作不做了,他想做一名小學教員。其根源就是在長沙一師附小的經(jīng)歷。
這是砂子塘小學黃夢鈞老師正在上語文課,砂子塘小學創(chuàng)辦于1963年,最早是滿足砂子塘新村子弟入學需求的,應該是教學成果不錯,1972年就成為了長沙郊區(qū)重點小學。
最后再來看下1990年的長沙溁灣路小學,小學生彭璽的書法表演,溁灣路小學是1912年創(chuàng)辦于昌達染織廠內(nèi)的,應該最早也是服務工人子弟入學的,1955年更名為溁灣鎮(zhèn)完小,最后定名位溁灣路小學。這就是今天長沙小學的老照片,下一期帶大家看下長沙80年代中學的老照片。我是長沙庫克,感謝您的關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