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長沙圖書館,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以霍金讀者的身份走上講臺,分享心中的霍金。圖/瀟湘晨報記者楊旭
3月14日,霍金離世。這位給了無數人以科學啟蒙的物理學家,其傳奇經歷與研究成果,引來一場跨越全球的紀念與追憶。
霍金是個怎樣的人?他的作品帶給你怎樣的啟迪?一場分享會上,“大咖”們講述與霍金的緣分。
4月14日,霍金離世一個月之后,湘江邊的長沙圖書館,龔曙光、劉兵、孫桂均,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大咖”,以霍金讀者的身份相繼走上講臺,分享各自心中的霍金。
此次分享會由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協會、湖南省圖書編輯協會主辦,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湖南省新華書店、長沙圖書館協辦。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張?zhí)烀、中南傳媒監(jiān)事會主席彭兆平、中南傳媒總編輯劉清華等出席分享會。
這位智者,就是人類的孤獨使者
霍金去世那天,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正在北京,得知消息之后,他一時竟寢食難安,食不甘味。悲痛之處,龔曙光敲下詩歌《活著的另一種方式——致霍金》,痛挽一個偉大生命的離去。
在分享會上,龔曙光再次回憶起與霍金相見的點點滴滴!皶r間原本無形,霍金將它坐實。宇宙原本有形,他卻告訴我們無邊。他打開一扇窗子,引領我們穿越頭頂這片無盡宇宙,也給我們另一種視角,探索人生,理解生命!饼徥锕馓寡,透過霍金的作品,他意識到,所有世俗之人,自己是自己自由的敵人。而當他親眼見到霍金的時候,他又得出結論,自己是自己幸福的敵人。
《時間簡史》的出版,讓霍金這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湖南出版界結下了不解之緣。2018年,是《第一推動叢書》25周年紀念版推出的年份,龔曙光在撰寫序言時寫道:我曾有幸采訪《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他痛苦地斜躺在輪椅上,用特制的語音器和我交談。聆聽著由他按擊出的極其單調的金屬般的音符,我確信,那個只留下萎縮的軀干和游絲一般生命氣息的智者就是先知,就是人類的孤獨使者。
閱讀霍金,懂與不懂都是收獲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從這些“標簽”就可看出,劉兵一定是霍金讀者之中最專業(yè)的一類。
此次分享會,劉兵遠道而來,在現場提出了“懂”與“不懂”兩個關鍵詞!盎艚鸬摹稌r間簡史》銷量達到2500萬冊,但很多讀者都是只知其名,不懂其內容,其實這很正常!眲⒈f,1985年,霍金第一次訪華,在北京師范大學做了一場學術講座。當時,劉兵還是一位科學史的研究生,由于導師的關系得以到現場聆聽。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劉兵用四個字總結那次聽講的感受,“完全不懂”。
參與此次分享會,劉兵特別帶來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和《大設計》等三部霍金的作品!斑@三本書被稱作霍金‘三部曲’,它們?yōu)槭裁茨軌驎充N?因為讀者并不看重是否讀懂,而是在參與和追求與霍金相關的文化潮流。”劉兵認為,懂與不懂,是閱讀的兩種狀態(tài),但在霍金的作品面前,大多數人的狀態(tài)是“不懂”。不過,這并不影響霍金對于讀者和世界的貢獻,“不管懂與不懂,大家都有收獲,因為通過霍金和他的作品,我們得以走近物理學,走近宇宙,從而擁抱科學……”
《時間簡史》的暢銷源自讀者的好奇心
25年,49本書。對于孫桂均來說,這是一場“寂寥而堅定的守望”。
作為湖南科技出版社首席編輯,孫桂均在分享會現場講述了該社“第一推動叢書”的出版歷程。
1992年,湖南科技出版社編輯李永平等策劃并推出“第一推動叢書”,“立意就是一套搜羅世界頂級科學家們撰寫的前沿的、經典的、高端的科學知識普及讀物!
孫桂均是“第一推動叢書”較早的參與者之一,而她所編輯的系列圖書之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霍金的系列作品,包括《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以及后來的《黑洞不是黑的》《我的簡史》《喬治的宇宙大爆炸》等。
“第一推動叢書,從她誕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孤獨的、寂寞的。雖然是面向普羅大眾,力爭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地介紹和普及各相關領域的科學知識,但真正愿意在午后溫暖的陽光下,躺在沙發(fā)上靜靜地讀它們的人卻少而又少。”
如孫桂均所說,霍金的文字版《時間簡史》從默默無聞到洛陽紙貴,也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時間簡史》突然成為廣受歡迎的熱銷書,其背后的原因真有些不可思議,我們更多地傾向于認為是讀者對于霍金以及《時間簡史》的好奇!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