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1年的沈家大屋,部分建筑已經坍塌。至今狀況依然未得到改善。)
瀏陽龍伏鎮(zhèn)新開村有一處沈家大屋。
1865年(清同治四年),沈家人建好這棟大屋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100多年后,他們的家會被貼上“晚清南方民居標本”“建筑迷宮”等標簽。隨著沈氏家族的變遷,沈家大屋一同見證的,還有辛亥革命等中國近代史關鍵節(jié)點上,湖南人的表現(xiàn)和態(tài)度。
就是這樣一個承載歷史記憶的地方,2011年被確定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后,面臨的卻是保護的缺失。今年11月25日,記者隨省內文史專家一同探訪沈家大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由于年久失修,無人照看,沈家大屋多處倒塌,危在旦夕,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現(xiàn)場探訪
147歲的沈家大屋以前還有烏龜在天井爬
11月25日,記者隨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教授陳先樞到瀏陽沈家大屋調查時發(fā)現(xiàn),這座古建筑雖然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因年久失修,四處倒塌。院落里僅有的四五戶人家,時刻面臨著房屋倒塌的危險。
“緊靠沈家大屋的這一排房屋叫茶門,相當于現(xiàn)在建筑群前的牌樓,真正的沈家大屋主體部分在茶門里面!弊哌M沈家大屋之前,陳先樞指著擁有十間兩層房屋的茶門說,這是當年富貴人家的雜房,上面是堆放糧食的倉庫,下面飼養(yǎng)豬、牛等牲口!霸偻镒呔褪巧蚣掖笪菰郝淞。”
走進茶門來到沈家大屋正廳,只見“公共食堂”四個大字醒目地出現(xiàn)在正對大門的墻壁上。再往四周看去,沈家大屋正廳就像一個被隔成幾個部分的大禮堂。陳先樞說,正廳內分靠內側的上廳、靠外側的下廳和中間的過廳。
“沈家大屋的排水系統(tǒng)做得非常好,不管下怎樣的暴雨,正廳里都不積水,早些年還有烏龜在正廳的天井爬來爬去。”住在沈家大屋院落邊緣的一戶居民說,正廳天井與地下排水相通,從來沒有因為漲水或下大雨而積水。
從院落里走出來,記者發(fā)現(xiàn)處處都是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的殘垣斷壁。北側橫廳的東面,倒了三間房屋;南側橫廳的東面倒了一大堵墻;茶門南面的十間房屋,靠隔茶門往南七八間的地方倒了兩間房屋;靠北側的師竹堂下廳屋頂,也塌了一部分。
年逾八旬的孤寡老人尋菊香住在師竹堂的上廳,她是已故沈家沈會春的夫人。尋菊香告訴記者,她最擔心的是房屋倒塌,希望政府能夠撥款對房屋修繕一番。另外居住沈家大屋院落邊緣的四五戶人家,也希望政府早日修繕房屋。
專家建議
專家學者提出三大保護措施
為切實保護好、利用好沈家大屋,盡快將領導批示、督辦意見落到實處,為古人盡責,為后人負責,12位湖南專家學者提出三大保護措施:
一是爭取省市領導和職能部門支持,成立市縣鄉(xiāng)聯(lián)合工作班子,派出由財政、建設、旅游、文化、農林等部門得力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指導和督促沈家大屋搶修保護、新開村開發(fā)建設的規(guī)劃實施,并盡快納入工作日程。
二是以規(guī)劃保護方案為綱,先由財政緊急撥付部分資金,對危房進行搶救。同時將沈家大屋和新開村納入文物保護、文化建設、旅游開發(fā)和新農村建設等年度預算,列入政府文化、旅游招商項目,優(yōu)先安排資金支持。另外,發(fā)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吸收民間資本,組建公司作融資平臺,將古屋及古家具作價入股,明晰產權。
三是以保護為基礎,在保護中開發(fā),在開發(fā)中保護。鑒于已有多部影視作品在沈家大屋拍攝,效果很好,且大屋前后有河灘、山地數(shù)百畝,周邊景點眾多,發(fā)展空間極大。建議以建設影視拍攝基地為主體和特色,融民俗展示、文博會展、古代生活體驗于一體,打造集古文化、山水、旅游于一體的省會東郊特色影視區(qū)、休閑區(qū)、旅游區(qū),讓沈家大屋發(fā)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聯(lián)名專家(排名不分先后):馬昕(湖南省導游協(xié)會副會長、長沙國旅總經理)、王林(湖南省文物局顧問、教授)、朱翔(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師大教授)、朱建軍(民革長沙市委主委、中南大學教授)、劉叔華(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高級建筑師)、張早平(民進長沙市委副主委、經濟學研究員、博導)、陳先樞(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教授)、沈紹堯(長沙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胡晉文(湖南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會秘書長)、柳肅(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賀孝武(長沙市政協(xié)委員、長沙市歷史學會副會長)、梁小進(長沙學院長沙文化研究所教授)
歷史記憶
2002年起沈家大屋被更多人了解
沈家大屋坐落在撈刀河東岸200米處,坐東朝西、群山環(huán)抱。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建成于同治四年(1865),當?shù)厝私邪l(fā)八寺大屋。2002年,媒體在介紹這個屋場時,始用“沈家大屋”一名。
據沈博愛2002年8月《沈家大屋古建筑群測繪報告》:全屋建筑使用面積13551平方米,外圍倒塌647.3平方米;果園、風景林、道路、池塘、庭院、曬谷坪等14877.3平方米,布局嚴謹,屋屋相疊,庭院錯落,廊道回環(huán),嵌以精美的木雕、泥塑、彩繪,中西合璧,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沈家大屋是一部鐫刻著中國近代興衰史的生動畫卷!标愊葮薪榻B,屋內有4處私孰遺址,有焦達峰蓄西式頭、提留聲機宣揚反清思想的場所(師竹堂),有大革命時期的兒童團、婦女識字班遺址,還有日軍肆虐時的深刻記憶。
2002年初,當時的長沙市政協(xié)副主席李顯模、市博物館館長黃剛正等8人呼吁保護以來,大屋備受專家、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稱之為“晚清南方民居標本”“建筑迷宮”“外人知進不知出”“長株潭最大的清代民居群”等。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