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有客戶匯款過來,你查一下公司賬戶” 財務人員:“收到” 領導:“你現(xiàn)在查一下公司可用余額” 財務人員:“公司賬戶目前可用余額456100元” 領導:“現(xiàn)在有筆45.6萬的款項要付,我把客戶信息發(fā)給你,你馬上去匯”……
3月11日,在觀山湖區(qū)會展城一公司財務人員小吳(化名)馬不停蹄的,完成領導交待的工作,萬萬沒想到卻把公司賬戶456000元轉往了詐騙分子的賬戶。
11日早上10許,小吳接到一位自稱客戶的人打來的電話,稱有一筆款項將匯入小吳所在公司的賬戶,隨后,“客戶”加了小吳的QQ,并把小吳拉進一個工作群里,工作群里有小吳的“老板”劉某以及對方財務人員。
隨后,劉某私信小吳交接工作,詢問德源公司的款項是否到賬,并要求其查詢公司可用余額,轉456000元付另外一個公司的貨款。
這一切都是小吳的日常工作,面對領導的安排,小吳一邊回復“收到”,一邊以高效率完成工作。
在付款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小吳又收到老板的電話,質問其公司的456000元去哪了,這時,一經核對,小吳才反應過來,自己遭騙了,這個才是真的領導,隨即馬上報警。
小吳說,自己沒有老板的QQ。但是在那個QQ名確實是老板的名字,客戶打的也是辦公室號碼,在交談中,小吳還問了老板是否以公款賬戶匯入老板提供的私人賬戶,但收到劉某的肯定回復后,小吳便按要求工作,由于數(shù)額較大,便通過電腦U盾的方式給對方轉賬。
11時15分,貴陽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接到報警,詳細了解情況后,民警首先查證涉案賬號,隨后與相關銀行聯(lián)系,11時35分,銀行反饋涉案賬號被止付,中止了被騙資金456000元的支付,這筆錢終于回到了小吳所在公司的賬戶上,總算有驚無險。
值班民警陳警官說,詐騙分子手段高超,“精準詐騙”更是層出不窮,經過調查,和小吳溝通的“客戶”和“老板”都是詐騙分子,所謂的“德源”公司也是虛構的,詐騙分子正是掌握了受害人的身份信息才來進行的精準詐騙。
對此,小吳說也看到過關于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但覺得離自己很遠,騙子在行騙過程中也漏洞百出,但由于自己防范意識薄弱,從而導致被騙。
警方強調,通過跨行轉賬或U盾支付的金額一般要兩小時才能到賬,在這黃金的兩個小時內報案,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同時,警方也提示:電信網絡犯罪案件形式多樣,尤其是像這樣的“精準詐騙”更是防不勝防,個人信息一定要保護好,陌生來電一定要警惕并核實清楚。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