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市民袁先生很郁悶,一覺睡醒,銀行卡里的一萬多元存款竟然不翼而飛了。
他趕緊向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望春派出所報了警。
警方經(jīng)調(diào)查后查明,竊賊是袁先生的室友,而他們的作案手法竟是趁袁先生睡熟,拿起他放在床頭的手機,掃了他的臉解鎖后,進入手機支付平臺,刷臉轉走了存款!
袁先生今年50多歲,在寧波某餐廳當遞菜工,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4月2日早上,他一覺醒來,習慣性地打開手機,卻發(fā)現(xiàn)自己銀行卡里一萬多元存款不見了。
“我第一時間跑到銀行自動取款機去查,卡里一萬兩百多塊錢的存款,只剩5毛9分錢。而且,微信的支付記錄也全部被刪掉了。如果是銀行卡轉賬,我應該能收到短信提示,但現(xiàn)在,短信提示一條都沒有。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袁先生急匆匆跑到望春派出所報了案。
民警立刻展開偵查。袁先生住的是單位提供的集體宿舍,同住人員有5人。經(jīng)過排查,民警在同住人員劉某和楊某的手機里發(fā)現(xiàn)了還未來得及刪除的微信轉賬記錄。鑒于劉某和楊某存在重大嫌疑,民警遂將兩人帶回派出所進行審訊。
民警:袁先生的手機你是怎么打開的?
劉某:通過人臉識別掃他的臉。
民警:直接人臉識別?誰去掃的?
劉某:4月1日中午,袁大叔午睡的時候,是楊某拿著大叔的手機掃的。晚上,等大叔睡著之后,是我掃的。
民警:刷臉之后手機馬上就解開了?解開以后呢?
劉某:手機解鎖之后,我們就打開微信,繼續(xù)用刷臉轉賬。大叔平常也挺喜歡跟我們鬧著玩的,開玩笑什么的,人挺好的,我們做出這個事,對不起大叔。
警方調(diào)查得知,犯罪嫌疑人劉某和楊某和袁先生是同一個組的遞菜工,三人關系很好。而袁先生平時在使用手機時,經(jīng)常當著劉某和楊某的面,刷臉解鎖手機或是刷臉進行手機支付。于是,劉、楊兩人動了歪念,在4月1日中午和晚上,趁袁先生睡覺時,兩次通過袁先生的手機刷袁先生的臉解鎖手機,并轉走了袁先生的銀行存款。
讓民警意外的是,袁先生在得知作案的是劉某和楊某后,找到民警替兩人求情,希望警方能夠撤案,不要處理兩人,“我自己是苦出身的,知道在外打拼的苦。他們倆還這么年輕,還沒有討過老婆,假如去坐牢了,影響也非常不好,我也誠心想讓他們有一個改過的機會!
遺憾的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盜竊屬于公訴案件,公安機關立案后,即便報案人提出,也不能撤案,但是鑒于袁先生的懇求和犯罪嫌疑人劉某和陳楊某的悔罪表現(xiàn),目前,警方對該兩人采取了取保候審的刑事強制措施。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一般都要過活體檢測這一關,閉眼狀態(tài)下是無法通過人臉識別的,但是,袁先生使用的某品牌手機在人臉識別這塊做的不是很好,經(jīng)過民警的測驗,閉眼狀態(tài)下也可以迅速解鎖,“這一案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支付工具雖然方便了工作和生活,但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以免遭遇手機上的盜竊!
警方提醒,為了防止支付平臺、銀行卡等被盜刷,在登陸手機關聯(lián)銀行卡的軟件時,要盡量選擇每次都輸入密碼,以保護軟件安全;另外,手機作為私人物品,應注意看護,減少外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