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寒假了,很多大學生都愿意趁寒暑假打工兼職、體驗生活。大學生小王就萬萬沒想到,她假期里求職不成,反而陷入一個招聘陷阱,莫名背上了一筆債務。
去年六月份,在武漢上大學的小王發(fā)現,她手機綁定的銀行卡突然被扣了五百塊錢,是用來分期還貸的。通過查詢,這筆貸款竟與她寒假期間的一次找工作有關。
他就是說在手機店上班
一個月好像是兩千多
有住的地方
覺得可以
就去了
小王回憶說,去年寒假,她在同學群里看到招聘信息,說是可以到襄陽樊城人民廣場的手機賣場工作。小王就向負責招聘的男子提供了自己的手機號和身份證,但沒想到對方竟在她名下辦了一筆貸款。
然后到他那個營業(yè)廳拍了個照就沒了
他給我了一個牌子
我想看一下
他說不讓我看
說拍個照就行
小王說,當時,她和其他找工作的同學還參加了兩天培訓,幾天后,負責招聘的男子又說不招人了,給他們每人補貼了300元。小王起初沒有多想,直到后來手機收到扣費信息,她才發(fā)現情況不對。后來,小王回到襄陽報案,樊城警方也很快將那負責招聘的男子李某抓獲。
犯罪嫌疑人李某以招聘大學生進行兼職為由
帶領大學生辦理了新的銀行卡
騙取被害人信任
帶領被害人辦理新的手機號碼
經調查,李某根本不是任何單位的招聘人員,只是打著招聘的幌子,給大學生們下了一個套,騙取他們的身份信息實施詐騙。
后續(xù)以辦理入職需要拍照片
將大學生帶至手機賣場
與貸款公司的員工進行串通
對大學生進行拍照
完成整個貸款的手續(xù)
經警方調查,小王的身份信息,就被辦理了購買智能門鎖的貸款,金額為9990元,貸款手續(xù)中,還有一張小王拿著手機和一張收據的照片。
那名字不是我寫的
經審查發(fā)現
被害人所拿的貸款合同拍攝的照片中
貸款合同上的借款人竟是自己本人
但是被害人卻全然不知
經樊城檢察院審理,詐騙嫌疑人李某和貸款公司業(yè)務員張某,共同合謀騙取了九名大學生的信任,以大學生的名義分期購買了智能鎖、筆記本電腦、蘋果手機等,隨后又以各種理由退款,套取現金近九萬元。
為了拖延案發(fā)時間,李某還為這九名大學生還了一段時間的貸款,直至五個月后停止還貸才暴露真相。目前,此案樊城檢察院還在審理之中,同時也給大學生找兼職、找工作敲響警鐘,求職最好通過正規(guī)中介或人才市場舉辦的招聘會,對于用人方要獲取自己個人信息的要求,一定要先進行核實。
來源:幫女郎在行動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