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關注了石家莊靈壽縣西青同村的鄭大叔遇上的澆地難問題。因為灌溉用的出水口離他家的麥地特別遠,而且水渠雜草叢生,水流難以到達麥地,他希望能接一個軟管到麥地里,卻困難重重。 往期視頻 說好的全村覆蓋,為什么會半道擱淺呢?記者首先趕到了靈壽縣水利局了解情況。對于項目的問題,負責人解釋說是因為投資額度和政策的限制,這才導致項目無法完成。而談到鄭大叔遇到的問題,負責人表示應該由鄉(xiāng)村管理。 問題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西青同村。在鄭大叔的地頭,他正在與包村干部趙習輝為了接軟管的事情進行協(xié)商。而這個要求卻遭到了趙習輝的拒絕,只是承諾先解了燃眉之急,這讓鄭大叔無法接受。 雙方為了能否接軟管的問題僵持不下,水利局的負責人說現在接軟管根本承受不了水壓。那不能接軟管,就只能通過原有農渠來進行灌溉了。但是鄭大叔所擔心的水費問題,負責人承諾送到地里的水由鄭大叔自己承擔,而在渠里浪費的水則由政府承擔。 目前,鎮(zhèn)里的工作人員,已經清理了水渠,鄭大叔的麥地也澆上了水。不過,這一次多出來的水費有了著落,那下一次又該怎么辦呢?片子里工作人員說:原有水渠不再做新工程,這看似節(jié)約了資金,但實際上有些水渠太長太遠甚至不能用,節(jié)約資金的背后是不是浪費了資源呢?做事要多一點結合實際,少一點教條執(zhí)行,只有做實做細,這民生工程,才不會變成表面文章! 戳下面視頻 看詳細內容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