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揚州市職業(yè)大學 有一位老師被學生們 親切地稱呼為“登爸” 他叫沈桂登,從教38年來 一直資助班里的貧困學生 累計金額超過了10萬元 他還和每一位學生 談心交流,因材施教 38年,光談心筆記就記了36本 △視頻 一張存折背后的“父女情” “登爸,我們來看你了,祝你教師節(jié)快樂!中秋節(jié)快樂!”蔣蘇豫和王艷都是沈桂登的學生,和“登爸”都有著亦師亦父、亦師亦友的特殊情分。 △從左往右分別為蔣蘇豫、沈桂登、王艷 2004年,正在讀大二的蔣蘇豫找到班主任沈桂登,哽咽著說不想上學了。 沈老師了解緣由后,這樣告訴蔣蘇豫:學是一定要上的,不上學肯定不行,上了學才有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其他的事情他來想辦法。 原來,蔣蘇豫來自單親家庭,10歲時母親因病去世,父親一個人帶著她和弟弟生活。2004年,蔣蘇豫父親因癌癥晚期病倒。蔣蘇豫偷偷哭了3天,做出了輟學打工的決定。 沈桂登知道情況后,在全校發(fā)起“關愛貧困生”的愛心活動,幫助包括蔣蘇豫在內的三位貧困生完成學業(yè)。這次共募捐善款8000多元,學校開了銀行賬戶,將這筆善款專門用于三位同學的每月生活所需。 沈桂登說:“我個人力量有限,開展一個活動,動員大家來參與,這也是一個彼此關愛,給別人愛、感受愛的過程! “沈老師也把他的班主任津貼和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取出來給我們!笔Y蘇豫說,“沈老師不僅從生活上、學習上,還從其他各方面不停地開導我、鼓勵我,給我面對生活的信心。我覺得,他是對我人生影響非常重大的一個老師! 2007年,蔣蘇豫的父親病逝。臨終前,他將女兒托付給沈老師。此后,蔣蘇豫結婚生子、工作升遷,人生大事,沈桂登一路見證陪伴。 “在我父親病危的時候,沈老師去看過我父親,在床前跟我父親說,請他放心,他一定會把我當成女兒看待。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內心認定了這個人就是我一輩子需要孝順、關心的一個長輩。”蔣蘇豫說。 從教38年,沈桂登帶了36屆學生,每個學生他都談過心,光談心筆記就記下36本。 他說,他每學期和每個同學,都會來一次比較深入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以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了解了學生們的困難后,沈桂登會想各種辦法去解決。他經常為學生代繳學費、墊付醫(yī)藥費、購買營養(yǎng)品,每年都邀請貧困學生去家里吃年夜飯……30多年來,他個人對學生的資助就超過10萬元。 “1991年5月19日,晴,雪松在家居已近一年,其身體狀況大為改善……”這是沈桂登談心筆記中記載的一段話。 這篇筆記中提到的雪松,是沈桂登的學生李雪松。因患有氣胸,李雪松在沈桂登家里吃住了一年。 “沈老師把他們家里的一個書房收拾出來,里面加了一張床給我,這樣家里就顯得很擁擠!崩钛┧苫貞洠疤貏e是那年冬天,當師娘和沈老師敲門,把一碗魚湯放在我床頭的時候,我是含著淚喝下去的。然后我在心里面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像沈老師一樣的好老師。” 李雪松畢業(yè)后,成為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的教師,他的語文課被學生們評價“富有詩意”,還獲得全國教學設計特等獎。 “沈老師有父親般的仁厚,有兄長般的慈愛,這種感覺幾十年來一直在我的心中!崩钛┧烧f。 王艷這次來沈老師家做客,向記者感嘆:“我都畢業(yè)28年了,沈老師到現(xiàn)在還在關心著我,我覺得特別幸運! 王艷出生于高郵市一戶農村家庭,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1991年考進師范后,她卻選擇了“躺平”,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只考了60分。 “當時覺得進了保險箱了,反正包分配,馬上畢業(yè)就是一個小學老師了,所以對學習就有點松懈了,覺得無所謂了!蓖跗G說。 很快,班主任沈桂登找到了她,“我就跟她講,以你目前的情況,回去做一個小學老師當然是可以,從糠籮里跳到米籮里來。但人生不應當是這個目標,就像乘公共汽車一樣,你提前在這站下車,那前面的風景你也看不上,前面有可能有更多的風景! 沈老師的一席長談,敲醒了王艷。調整心態(tài)后,王艷很快恢復了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1994年被保送至揚州大學,四年后留校任教。 “所以說沈老師的這一番話,我覺得改變了我的人生。”王艷說。 一個好的老師 真可以改變學生們的一生 謝謝你,沈老師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