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大橋云海奇觀 張術(shù)杰 攝)
武陵深處有大美。
這里碧水如練、青山如黛、晴空如洗,北緯神秘線輕輕滑過,造就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山川福地。
湘西世界地質(zhì)公園,巖溶奇觀,俯仰皆是;矮寨國家森林公園,萬物蔥蘢,綠意盎然;峒河國家濕地公園,白鷺云集,魚翔淺底……
在吉首市各個景區(qū)景點,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吉首市發(fā)展文化旅游業(yè),所帶來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時代之美。
文 | 郭立亮 劉婧麗
向軍 田紅梅
(矮寨盤山公路 劉振軍 攝)
(車行矮寨大橋上 劉振軍 攝)
德夯,苗語意為“美麗的峽谷”。
峽谷里,數(shù)十幢吊腳樓各抱地勢,鱗次櫛比,石板路縱橫,青煙繚繞屋頂,好一派悠閑的田園生活。古樸之美,讓人忘卻山外世界的紛紛擾擾。
(俯瞰德夯大峽谷 張術(shù)杰 攝)
(吉首矮寨家庭村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德夯景區(qū)內(nèi)的溪水浣布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德夯苗寨長桌宴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矮寨趕場 陳大勇 攝)
藏在峽谷上方的吉斗苗寨,被譽為“騎在雄鷹背上的苗寨”,云遮霧繞、宛如仙境。
(吉首矮寨吉斗苗寨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德夯苗寨歡迎您!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德夯苗寨苗鼓苗獅迎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天問臺兀立于絕壁高崖之間,垂直高度超過400米,三面是深不見底的山谷。
苗族鼓舞歷史悠久,節(jié)奏靈動的鼓點時而輕快、時而激昂。擊鼓者與鼓共舞,優(yōu)美的舞姿讓鼓舞更具觀賞性。
目前,吉首鼓文化節(jié)已成為湖南省文化旅游節(jié)慶品牌之一,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湘西苗族鼓舞,更成為神秘湘西最具特質(zhì)的文化名片。天下鼓鄉(xiāng),天下聞名。
(吉首矮寨吉斗苗寨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詩在吉首,遠方就在吉首,大美就在吉首……
(吉首乾州古城 曾少軍 攝)
(吉首乾州古城 陳敏捷 攝)
(吉首乾州古城夜色如畫 彭福宗 攝)
胡家塘畔,不少老人在柳蔭下納涼、談心,一片靜謐祥和。
乾州古城的人文之美,讓游客時時可感知、處處可體驗。
(霞映胡家塘 張術(shù)杰 攝)
千溝萬壑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無數(shù)自然奇觀,也曾帶來了貧窮和不便。千百年來,綿延不斷的大山雖然是苗家人天然的保護屏障,卻也成了苗家人難以走出去、飽受貧窮落后的緣由。
(吉首市矮寨鎮(zhèn)矮寨社區(qū)景色 劉振軍 攝)
(吉首矮寨峽谷星空露營滑翔傘基地 陳敏捷 攝)
(吉首矮寨峽谷星空露營基地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矮寨峽谷星空露營基地高空玻璃水滑道
(吉首市矮寨排兄村油菜金黃 劉振軍 攝)
(吉首市矮寨鎮(zhèn)坪年村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市矮寨鎮(zhèn)中黃村。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市河溪鎮(zhèn)張排村 劉振軍 攝)
(吉首市隘口司馬茶居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市己略鄉(xiāng)紅坪村,游客在體驗田園牧歌式的休閑生活。
(吉首市石家沖莊稼村云海 劉振軍 攝)
(吉首市石家寨互通 劉振軍 攝)
(吉首湘西不夜城 陳敏捷 攝)
(吉首非遺項目 鋼火燒龍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坪朗豆腐制作技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市矮寨鎮(zhèn)中黃村村民用苗族攔門酒熱情迎接賓客
(吉首市矮寨鎮(zhèn)中黃村的苗繡技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苗繡技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連接苗鄉(xiāng)與外部世界的高速公路,是新時代的苗疆天路;而跨越大峽谷的矮寨大橋則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最精準的扶貧工程,被譽為“中國的圓月亮”,可謂“一橋飛架,天塹通途”,“峽谷架彩虹,苗鄉(xiāng)春意濃”。
(吉首市X077旅游公路如彩虹般穿行山水之中,串連起文旅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靚麗風(fēng)景線。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吉首市矮寨鎮(zhèn)巖科村的百合花海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