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獎后竟然還真有人將禮品送上門。”9月2日,市民李女士向柳報維權哥(微信號:lzwbwq)反映,她收到一個從外地寄來的陌生快遞,打開發(fā)現(xiàn)除了裝著兩個口罩外,還有一張“彩票”,刮開發(fā)現(xiàn)還中獎了。讓她驚訝的是,在兌獎半個多小時后,竟然有外賣員將禮品送上門。莫非真遇到天上掉餡餅了? 李女士說,她平常有網購的習慣。8月31日,她收到一條領取快遞的短信,就到快遞點將包裹領了出來。盡管想不起來是何物,但看到包裹上的姓名、地址和電話都對,她就打開了包裹。 “兩個口罩和一張‘彩票’。”李女士說,打開包裹的一瞬間,她頓時被包裹里的物品給愣住了,因為她并沒有網購過這些物品。仔細看發(fā)現(xiàn),“彩票”上印著“最高10000元現(xiàn)金獎勵”的字樣。 一時好奇,她就刮開中獎號碼,發(fā)現(xiàn)“彩票”上的兩個中獎號碼,竟然都中獎了,其中一個號碼中獎20元紅包,另外一個中獎禮品一份。不過要兌獎,需要掃彩票右上角印著“美團”字樣的二維碼。 她打開微信一掃,即跳出一個頭像圖標為“美團”字樣的客服,告知她中獎金額是20元的紅包和禮品一份,其中禮品有大米、牛奶、花生油和洗衣液,可從中選一,1小時內送達。 “沒想到還真有禮品送來。”李女士說,她選擇洗衣液后,僅過半個多小時,就有外賣員將洗衣液送到了,這讓她很是驚訝。 盡管是收到了禮品,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卻讓她確定,前面這些都是為了實施后面的騙局做鋪墊。原來,在領取禮品后,客服就讓她掃碼進入一個微信群領取20元紅包。在群里,她發(fā)現(xiàn)有15個人,她就在群里發(fā)了一句:“是真的還是假的,不會是騙子吧?” 圖為群里聊天記錄截圖 很快就有人回應稱是真的,可當她再發(fā)出“我有點怕詐騙”時,隨即就被踢出了群。隨后,她咨詢了美團官方客服,被告知“美團沒有該活動”,該客服還提醒她“謹防刷單詐騙”。 “先送小禮品,讓人誤以為真!崩钆空f,不法分子通過先送小禮品,目的就是讓人放松警惕,從而落入圈套,幸好她警惕性比較高才沒有被騙。 當李女士將她的遭遇發(fā)到微信朋友圈時,有多名好友均稱,近期也收到了類似快遞。不過,她們沒有被騙。 據江蘇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近日發(fā)布的警情通報顯示,通過快遞送“彩票”實則是“刷單返利”騙局的前奏,提醒廣大市民,收到不明包裹時千萬要警惕,切勿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更不要掃碼參與“刷單返利”以免被騙。 李女士表示,騙子對她的個人信息,竟然掌握得如此清楚。她懷疑個人信息很可能是被商家泄露了。 生活中,類似個人信息遭泄露的情況,經常會遇到。比如剛領得新房,就會接連接到裝修公司打來推銷裝修的電話。如遇到個人信息被泄露,我們該怎么辦呢? “柳報維權哥”特聘法律服務單位廣西康盟律師事務所吳敏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信息。 商家如果將個人信息出賣牟利,那么其行為已涉嫌構成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罪,信息被泄露者可報警處理,如果因此遭受損失,還可以向商家索賠。不過,取證過程會比較艱難,因此,作為公民個人,平時就要做好個人信息的保護,如不亂丟寫有個人信息的快遞單等。
圖為美團官方客服提醒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