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截至目前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已發(fā)現(xiàn)900余顆新脈沖星 這一消息讓人欣喜 也讓我們不禁想到那位仰望星空的老人 他就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Part.01 從壯年到暮年,他一生探索宇宙奧秘 剛剛擔任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的南仁東與一批國內天文學者達成共識,爭取把這個大射電望遠鏡建在中國。 然而不久后,來自國外的一封郵件給南仁東等中國的天文學家們澆了一盆冷水。一位荷蘭的同行朋友表示,他不相信一個發(fā)動機都造不好的國家,能造出大型射電望遠鏡。 國外朋友的這句話大大沖擊了南仁東的內心。 結合種種原因,中國的天文學家們認為不能再等下去了。南仁東和同事們反復研究,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由中國獨立建造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而且口徑至少要超過300米。 Part.02 跋涉在大山深處 為“中國天眼”選址 1994年,南仁東提出利用貴州喀斯特洼地,建造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取名為“FAST”,也就是“快”,蘊含著“追趕”“跨越”“領先”之意。 選址、論證、立項、建設,哪一步都不易。技術和工程上的巨大難度,讓許多發(fā)達國家都望而卻步。
當時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還不到30米,要獨立建造口徑500米的射電望遠鏡,在當時被看作是一個浩大工程。工程該怎么建?建在哪里?能不能建成?都是未知數(shù)。
在國內外均沒有任何相關經驗可以借鑒的前提下,南仁東帶領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遇山開路,逢水搭橋。困難一個接一個來,他們就一個接一個解決。
為了給這個理想中的“巨無霸”找到合適的“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wèi)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有一次,瓢潑大雨,山洪裹著砂石,連樹都能沖走,在外勘探的南仁東靠著救心丸爬回埡口。
這樣的艱險,在選址的十余年里,時刻伴隨著南仁東,他說,“找不到合適的洼地,我這一輩子死不瞑目!”
Part.03
病重期間,他依然堅持工作
南仁東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時光都奉獻給了“中國天眼”。
不久后,做完手術的南仁東又出現(xiàn)在了工地上。由于手術傷及了聲帶,他只能操著嘶啞的嗓音在現(xiàn)場了解工程進度和具體細節(jié)。
2016年9月,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天文學大科學裝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正式落成。“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體量最大且探測距離最遠的射電望遠鏡,可以達到137億光年之遠。
在南仁東離世不到一個月,2017年10月10日,“中國天眼”首次發(fā)現(xiàn)脈沖星。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將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南仁東星”。
如今,“中國天眼”成果頻出,不斷拓展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極限。南仁東用22年的信念和熱情,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他也化作天上的一顆星,用閃爍的光芒引領著中國天文學家們,繼續(xù)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奧秘。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