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經(jīng)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費城的自然博物館中正在舉行“與巨獸同行”展,其中石炭紀的一種超大型無脊椎動物模型吸引參觀者駐足拍攝,它是一只1:1制作而成的大型千足蟲,長度2米多。它怎么可以長大那么長?究竟如何呼吸、如何進食?它和我們目前自然界中可見的千足蟲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很多問題被拋出。
據(jù)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蔣青博士介紹,石炭紀整個時長大概有6000萬年,地球的歷史是45-46億年,很長一段時間地球上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的出現(xiàn)是在35億年左右,而肉眼能見的、較大型的生命要到5億年前。石炭紀本身已經(jīng)占到6000萬年的時間段,但它開始的時間大概在3.5億年前,結(jié)束的時間是在2.9億年前。
“千足蟲能夠長到2米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笔Y青解釋稱,這跟它所處的時代很有關(guān)系,這個時代叫做石炭紀。之所以叫石炭紀,是因為石炭來源于煤,而煤是高等的大型植物,特別是樹等死后埋藏后所變成的。石炭紀時期是一個有大面積森林的時代,也是一個大產(chǎn)氧的時代,氧氣高到占空氣總量的35%,這對昆蟲類的節(jié)肢動物是件大好事。千足蟲身上的呼吸系統(tǒng)跟人類不同,它們的氣管是身體體壁的凹陷,凹進去形成一個個管道貫穿在身體里,它們在呼吸的時候不是將氧氣吸到血液里,通過血液循環(huán)來運輸,而是用體壁的凹陷氣管直接把外面的空氣吸進去,里面的管道會再分支成很細的東西,吸進去的氣體跟身體里的細胞進行氧氣的交換作用。如果外面氧氣濃度高,新陳代謝會更有效率。
對于距離我們有3億年遠的生命,如何研究它?蔣青說,要從化石來看它吃什么。第一,看它的嘴是否保存下來,看它是如何咀嚼的;第二,看腸道、胃以及體腔里面有沒有留下痕跡,大致發(fā)現(xiàn),它體腔里面保存的東西是樹葉!澳菚r候的樹和現(xiàn)在的不一樣,我們叫它石松類,是一種類似蕨類的東西,而且吃的大多數(shù)是掉在地上的殘屑,所以千足蟲是一種素食者!
蔣青介紹,一旦氧氣的含量掉下來不足以維持千足蟲新陳代謝的速率,它就會消失。在石炭紀末時,出現(xiàn)了很大的質(zhì)變,全球的海陸變遷,陸地開始慢慢聚攏變成一個泛大陸,并且造山系統(tǒng)也開始造山,導(dǎo)致原來濕潤氧氣含量高的氣候變得較干,氧氣在造山的過程中被剝蝕作用和風(fēng)化作用消化掉,使得這種大型的千足蟲后來滅絕。
現(xiàn)在大自然中或者比較潮濕的環(huán)境中也會有小的軟體動物,也有很多腳,這些是否是千足蟲的后代?對此,蔣青表示:“嚴格來講,這些不是它的后代,在英文里一般叫它Milipede,外國人叫它千足蟲,但在中國一般叫這種類型的生物馬陸。它的腳長不到一千只,因為有人數(shù)過,這一類生物平均下來,每一只蟲子的腳大概有三百對兒!
馬陸在生物鏈中扮演什么角色?蔣青介紹,“雖然它看著讓人不舒服,但它實際上它是一種無害的東西,而且它本身很弱,并沒有保護自己很強的防御機制,有一種防御機制叫特殊的腺體,比如攻擊它,使它不舒服時,它會從這些腺體里分泌一些很難聞的物質(zhì),會有一股怪味兒,它把自己弄得臟兮兮、臭烘烘的,然后對方就不想再碰它!
蔣青還介紹到,在英文里,蜈蚣一般是百足蟲類,它的腳在身體兩側(cè),平著伸出來。但千足蟲的腳一般在身體的下方,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另外,千足蟲的每個體節(jié)上有兩對兒腳,但像蜈蚣這類的百足蟲,其每個體節(jié)上有一對兒腳。另一個更大的不同在于它們的防御機制,千足蟲可能比較被動,防御機制比較弱,但百足蟲不同,它有毒腺。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