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卡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消費,使用起來都較為便捷。
但自從網絡支付崛起,大家對于銀聯的偏愛不似從前。于是銀聯也打響了移動支付保衛(wèi)戰(zhàn)...
2015年,中國銀聯推出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使用這項功能,持卡人在用銀聯卡消費300元以下時,無需密碼和簽名就能完成支付。
今年6月1日,銀聯等有關方面又將小額“雙免”功能的單筆消費限額從300元提升至1000元。這一舉動也就意味著“一揮即付”的支付新時代全面開啟。
盡管銀聯推出“雙免”出發(fā)點
是為了給消費者帶來便利
但這項舉措卻引發(fā)了
許多消費者的議論與擔心
中國銀聯官網對“小額雙免”的功能介紹如下:👇
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付“銀聯手機閃付”的移動設備,在指定商戶進行一定金額(境內1000元人民幣,境外以當地限額為準)及以下的交易時,只需將卡片或移動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qū),即可完成支付。支付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
在多家商戶進行測試后記者發(fā)現:在使用帶“閃付”字樣的銀行卡消費時,收銀員并不會核對消費者與卡主信息是否一致,也不會提示消費者正在使用“雙免”服務。
大部分被訪消費者對此表達出了自己的疑惑:
1.為什么沒人讓我輸密碼?
2. 為何沒有核對持卡人姓名?
3. 未開通雙免服務為何能使用?
一位劉姓的廈門市民在刷完卡還抱怨:
劉姓市民
從辦卡到支付,沒有一個人跟我說銀行卡還可以不用密碼支付!
他們有什么權利替我開通這個業(yè)務?
針對這些消費者反映的問題
記者隨即詢問了銀聯的工作人員
對方接受專訪時表示:
銀聯2015年推出“雙免”服務時,曾在一些城市試點“授權開通”該服務,但是接到海量用戶投訴,絕大部分持卡人認為該功能應設為“默認開通”,而“授權開通”服務是銀聯的“不作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銀聯對外宣稱:
“雙免”服務雖然是默認開通,但是持卡人可以選擇關閉,因此充分保障了持卡人的志強選擇權。
不過顯然不是所有人都對銀聯給出的解釋買賬,認為里面存在問題。
業(yè)內人士舉例:
我去飯店點了碗番茄蛋湯,飯店沒經過我同意就在湯里撒了辣椒粉,然后告訴我如果不吃辣可以把它挑出來,這樣合理嗎?
法律界人士認為替用戶
默認開通“小額雙免”功能
侵害用戶的知情選擇權:
福建瀛坤律師事務所
張翼騰律師
《商業(yè)銀行信用卡業(yè)務監(jiān)督管理辦法》第五條和第三十七條明確要求發(fā)卡機構應向持卡人充分披露有關信息并獲得其明確授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也有相應條款對“格式條款”等內容作出詳細約束。
銀聯認為,國際主要卡組織都開通了類似銀聯“小額雙免”服務的相關功能,并得到了行業(yè)實踐的廣泛認可,在國內推行的“小額雙免”服務也合情合理。
銀聯還舉例:
VISA卡公司推出基于IC卡的快速支付服務VEPS(Visa Easy Payment Service),已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開通免密免簽服務。且免密限額隨著當地經濟發(fā)展逐步提升。目前新加坡免密限額約960元,香港、澳門地區(qū)免密限額約850元。
記者在VISA官網查詢后發(fā)現,VEPS單筆支付限額最高為50美元(約合340元人民幣),且開通該功能必須得到用戶事前授權。
然而,記者在VISA官網上查詢并致電確認后發(fā)現,有關VEPS的介紹明確指出只有得到明確授權,方可辦理該服務。
VISA官網的相關內容介紹中提到:
在使用VEPS時,線下絕大多數商戶的單筆消費上限為25美元,而商戶編碼為5411的超市和5310的折扣店單筆消費上限則為50美元。該支付限額低于銀聯在國內給出的單筆1000元的消費限額。
業(yè)內專家認為:
有關方面在缺乏有力市場調研數據且未獲得大多數持卡人同意的前提下,貿然將單筆消費限額從300元提升至1000元,有失妥當。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執(zhí)行院長傅蔚岡
在仍有相當一部分持卡人不清楚該功能風險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額顯然沒有考慮到大多數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輿論質疑的焦點,還集中在有關方面為盜刷制定的賠付門檻——掛失前72小時的盜刷損失可獲得賠付,每人每年賠付上限為3萬元。
銀聯對記者表示:
“小額雙免”服務擁有“五重安全保障”:
第一,金融芯片卡具有高安全性;
第二,特定商戶經過嚴格篩選;
第三,交易額度風險可控;
第四,交易數據配備智能風控技術;
第五,損失交易有補償保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支付行業(yè)
安全技術人員認為:
我不明白‘認卡不認人’的安全邏輯在哪里,為什么不敢做出‘被盜刷多少就賠多少’的承諾?銀行卡安全保障比手機低,銀聯的此番表態(tài)有“避重就輕”的嫌疑。
根據銀聯在2017年認證企業(yè)年會上發(fā)布的數據,截至17年上半年,全國金融IC卡累計發(fā)行量達35.35億張。
1.究竟每個用戶名下
有幾張銀行卡?
2.每人每年最高賠付3萬元
的標準又是如何得出的?
這些問題目前都無從得知。
對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賠付機制后,記者發(fā)現,這兩項廣為消費者所使用的支付手段都沒有對每人每年賠付金額設置上限,也沒有設置“掛失前72小時內損失可賠”的障礙。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教授吳韜
持卡人沒有理由為‘默認開通’的風險埋單。
如用戶對盜刷無過錯,那么因為盜刷所造成的損失應由銀聯和銀行無條件承擔。
對此,銀聯聲稱:
2017年“雙免”服務欺詐率僅為萬分之0.18,約為傳統銀行卡業(yè)務總體欺詐率的十分之一。
這一說法在網上遭到網友“吐槽”:
只要存在欺詐概率,就不應替用戶做主默認開通這項服務,更不應在賠付時刻意設置障礙。
銀聯是否有取消
默認開通“雙免”服務的計劃?
銀聯方面表示
暫時沒有此方面計劃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