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江蘇省常州市公安機關接到舉報線索,稱有人在天寧區(qū)勞動路一建筑工地上挖到古墓及文物。專案組圍繞線索開展查證,果然發(fā)現案發(fā)工地有工人私藏出土文物。經過思想教育、法律宣傳后,專案組及時查獲文物30余件。由于該墓葬已被挖開一個多月。辦案民警敏銳意識到,可能還有大量墓內文物被盜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文無關
隨后,兩名可疑男子浮出水面。他們經常在深夜攜帶金屬探測器等專業(yè)裝備,前往工地進行挖掘,其中一名男子綽號叫“獨眼龍”’。“獨眼龍”真名叫張某杰,又稱“張瞎子”,來自安徽省霍邱縣。專案組隨后調查了“獨眼龍”的人際關系、資金流水等,基本查清了一個藏匿在常州的“挖、盜、銷”一條龍職業(yè)文物犯罪團伙。
2020年五月底,常州市、區(qū)兩級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成功抓獲該團伙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文物192件,扣押金屬探測儀、鐵鍬、鐵鎬等盜墓工具11件。經連續(xù)工作,專案組又相繼抓獲盜掘販賣人員3人、買家7人、工地相關涉案人員9人,成功追回瑪瑙把杯、和田玉碟、金銀飾品等大量出土文物。該建筑工地自2020年3月開工以來,已挖掘毀壞多座古墓葬。后經文物部門鑒定,涉案工地古墓葬為宋代古墓葬群。施工單位為避免工程進度不受影響,從未將發(fā)現古墓葬的情況上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相關執(zhí)法部門已依法對施工單位進行了行政處罰,并責令其迅速整改到位。警方介紹,當前文物犯罪分子所用的盜掘工具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采取的盜掘技術越來越精確先進。在銷贓過程中,主要借助QQ、微信等網絡聊天平臺訂貨、驗貨,試圖躲避公安機關偵查打擊。

常州市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發(fā)現,該團伙曾長期假借撿破爛、收廢品名義,在常州市多個建筑工地,與工作人員相互勾結,大量盜掘常州各時期、各朝代古墓,并將盜掘的大量珍貴文物倒賣,造成常州文化遺產流失民間,嚴重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目前,其它相關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guī)定,我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法規(guī),對于明知文物是犯罪所得,仍予以收購的行為,可能涉嫌犯罪。警方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一定要充分認識文物犯罪的重危害性,切勿購買非法流通、來歷不明的文物,切實做到合法交易、合法收藏,并積極舉報盜掘、販賣文物的犯罪線索。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