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在貴陽市花果園上班
近幾天她從天橋上路過時
都會看到一名年輕女子跪在橋上乞討
當劉女士拿出手機準備拍攝時
竟然遭到了對方的呵斥
從視頻上看
跪在地上乞討的是一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
她說自己來自偏遠的山區(qū)
因父親生病而輟學
為了給父親籌錢治病 無奈向大家求助
為此
還提供了多張診斷證明、醫(yī)院發(fā)票
甚至還有一個黔東南州人民醫(yī)院的CT袋
【電話采訪】劉女士:是真的假的,我也不清楚。
劉女士之所以抱有懷疑
是因為看到這名女子的穿著打扮
以及用粉筆書寫的乞討書
一般來說 我們在街上看到的求助人
最多就是用漢語寫上一些求助的原由
但這名女子除了漢語外
還在邊上寫了一個英文版的乞討書
并且那字寫得是相當漂亮
看到這里 不得不讓人發(fā)出疑惑
乞討什么時候也這么國際化了?
除此之外 最讓劉女士不解的是
當她在拍攝時 女子對她是相當不客氣
【電話采訪】劉女士:她每次都是六點過下班了才會出現,我懷疑是不是下班了過來做副業(yè)。
在劉女士看來
這名女子并沒有任何的殘障
從其字體和內容上來看
沒有大學水平 很難書寫出來
【電話采訪】劉女士:好手好腳的,如果遇到了困難,完全可以向民政部門進行求助啊。
劉女士說
這名女子準備了微信和支付寶的收款碼
而且還真的有人掃碼支付給她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fā)現
這樣的雙語乞討在全國并不是個例
內容也不外乎
其父親母親患了重癥或絕癥
無奈之下只能輟學求助
如此一來 其可信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7月9號下午
劉女士下班時再次發(fā)現了這名女子
隨后記者趕到了現場
看到記者的出現
這名女子顯得很平靜
不過 無論記者如何詢問
她什么也不回答
記者:有什么需要你可以講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
女子:我不需要你們,謝謝。
女子拒絕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
她告訴記者
如果想了解更多情況
7月9號晚上九點
她可以在小車河濕地公園門口解答記者的疑惑
并給了記者她的聯系方式
為核實女子乞討的真實性
記者撥打了報警電話
不久后 派出所民警來到現場
并將女子帶回派出所調查
晚上八點 民警電話告訴記者
該女子為黔東南州人
其父親患病情況還需進一步核實
而到了晚上九點 記者在約定時間
多次撥打了女子所給的電話號碼
但均無人接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