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李先生向《民生關注》反映,自己在五年前,借了3萬元給一個朋友,但是最近想讓他還錢,卻遲遲拿不到。
李先生說,他在2014年的時候,借了3萬元給張某,并在今年補寫了兩張欠條,一張寫著欠3萬元,月交450元,上面有張某的簽名和身份證號,另一張寫著欠利息1萬1千元,2019年8月16日付2千元,今年利息錢付清,也有張某的簽名。
根據李先生的描述,張某前幾年都還能按照約定分期還錢,但是近幾年就沒有怎么還錢了,除了今年8月16日還了2000元利息,就再也沒有還過錢,而他本身有殘疾,行動不便,不方便去向張某要錢,所以對他影響很大。
李先生表示,現(xiàn)在打張某電話一直都沒有人接,也找不到人,隨后,記者也嘗試聯(lián)系張某,但是依然沒有人接聽。
律師表示,如果親戚朋友間出現(xiàn)資金困難,而我們又愿意幫助,借錢給對方的情況下,這就屬于民間借貸,對于民間借貸來說,無論是多要好的朋友或親戚,也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律師 吳鏡華:他逾期未還可以走法律途徑, 這位先生標題是欠條, 實際上是借條 ,這可能有點不太規(guī)范 。但是畢竟還是能夠起到有效的證明作用, 他這個是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 ,就可以在主張之日起 ,才計算訴訟時效。
此外律師還表示,如果借款金額比較大的,最好以銀行轉賬的形式進行,而在這過程當中,借款人應該保存好對方的身份信息,并以第三方作證的形式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韶關廣播電視臺《民生關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