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來關(guān)注《喜看新時代 “浙”里好風(fēng)光》特別報道。今天的風(fēng)光,我們是專門給吃貨準(zhǔn)備的。
風(fēng)干的臘肉、熊熊燃燒的柴火
冒著騰騰蒸汽的灶臺
這里即將開始一場挑戰(zhàn)味蕾的對決
浸泡了一晚上的黃豆
撒進石磨里,研磨出的濃漿
從石縫中流淌而出

豆?jié){哪里都有
紹興新昌安山當(dāng)?shù)氐陌⒁陶f
她們的豆?jié){,特別之處在于用的水


紹興新昌安山十八灶守護人 張毓君:“因為石磨的比較粗,我們過濾一下,流下去的就是豆?jié){。”
豆?jié){用紗布過濾,通過木桶下方特制的出口,直接入鍋煮熟。
紹興新昌安山十八灶守護人 張毓君:“在上面加熱后,可以撩起豆腐皮,這個營養(yǎng)價值很高,以前只有在坐月子的時候才能吃。也可以做豆腐,加熱后加少許鹽鹵,就會變成豆腐。”早在明朝永樂年間,紹興新昌的安山村,一戶人家遇上喜事,鄰里各家都會把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去赴宴,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一起吃頓好的,逐漸形成了“八大碗十大盆”這種風(fēng)俗,斗轉(zhuǎn)星移,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變?yōu)榱诉@十八口大灶頭,簡稱“十八灶”,菜式也有了變化,但不變的,是村民對每一道菜的用心。

這道美食,叫“一溜下”,外皮是用蒸熟的小芋艿直接和著面粉做成的,中間不加水,收口處呈三角形狀。至于為什么叫“一溜下”......

紹興新昌安山十八灶守護人 張毓君:“它很滑、很潤一下子就到肚子里,所以有個名字叫‘一溜下’。”
此時,在外面灶頭上,還蒸著一鍋番薯,這做法也很有安山當(dāng)?shù)氐奶厣?/span>紹興新昌安山十八灶守護人 張毓君:“這個是貼在鍋邊上的,你看里面有糖水。”
紹興新昌安山十八灶守護人 張毓君:“就是用鐵鍋傳熱,要這種土灶才能做出來,不能太猛,要文火。”

吃完安山十八灶,可以走走安山村的古道消消食,沿途有這樣把老房子改造過來的茶室,還有這種記憶里的蛋卷小攤,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去天姥山,體驗一下玻璃棧道和滑道,或者走走山下這段浙東的“唐詩之路古驛道”。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