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正是三九天,眼看著就進入四九的節(jié)奏,天氣寒冷也已經成為了常態(tài)。為了抵御這份嚴寒,大家也是下了很多功夫。在哈爾濱,一位小吃攤的攤主給自己做了一雙大碼的棉鞋,是又經濟又實惠,最重要的是還很保暖。而這位小吃攤主穿著這雙鞋走起來,還有一點兒汽車人的感覺。 我是平時穿39(碼)的(鞋),這個鞋瞅這樣得有45(碼)的,因為里面必須得有寬度,我這有雙棉鞋套在里面,必須得寬一點兒,要不套不進去,這個差不多得有45(碼),也得多,大碼鞋。 張婧腳上套著的這個厚重的大家伙,就是她給自己特制的大碼棉鞋了。 這個吧走的時候不能像鞋那么軟,泡沫箱子發(fā)硬,得慢點兒走,就是適應的時候在哪塊站著,賣點兒貨就熱乎了,特別保暖。 作為小吃攤的一名攤主,張婧每天都要在室外工作,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尤其是數(shù)九寒冬,驟降的氣溫實在難耐,這才讓她想出了這個廢物利用的辦法。 那泡沫特別暖和嘛,泡沫本身就是保溫箱,菜啥的裝里面都不凍,所以我就想這個東西要是做成鞋,差不多能相當,我就回家了,咔咔割,割完了之后我就給它拼在一起。 經過這么一加工,張婧的保暖神器就做成了。 這都用膠帶紙粘的,因為它不透風啊,這樣一點兒風都不透,(記者:咱脫的時候咋脫?)脫就往下一拽,我這里面有個墊。 腳上穿著雪地靴,外面套著泡沫大棉鞋,這就成了張婧每天出攤必備的裝備。只要保證了腳底有著熱乎氣,即使天再冷,也不覺得那么難過了。 人要是冷的時候你自己就想招了,你站那兒因為你自己冷啊,自己想辦法讓它不冷,不凍腳啊。站那兒你說賣貨,我從早上五點多鐘到九點多鐘,差不多四個小時吧,誰能受得了啊,我對我這個發(fā)明挺滿意。 如今天寒地凍,但黑龍江人面對這樣的嚴寒也算是習以為常。越寒冷的季節(jié),大家的思維越開放,偶爾靈機一動,靈感迸發(fā),就能想出暖和起來的妙招。大興安嶺地區(qū)塔河縣的一位農貿攤主,在市場擺攤的時候,也給自己弄了這么一件保暖神器:“巨大”號袖筒。 從入冬以來塔河縣氣溫降到零下20多度,我在市場擺攤做了這樣一個暖口袋,還可以把飯放(暖口袋)里,吃的時候能吃到熱乎的。 看這大號的泡沫棉鞋,大號的保暖袖筒,為了御寒,大家奇思妙想。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嚴寒的冬季是黑龍江獨有的特色,這些充滿創(chuàng)意的保暖方法,也成為了黑龍江勞動人民獨有的一項技能,也為這個冬天,增添了一分特有的趣味。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