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 攸縣人為何突然集中返鄉(xiāng) ”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攸縣人到底怎么了?為什么要在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拼命往家跑?(據(jù)說這個月份回家的數(shù)量比過年還多) 答案就是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民間俗稱七月半。這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用收獲物祭祀祖先,同時也有祈求來年收成的美好愿景。據(jù)說在中元節(jié)期間,陰陽兩界可暫時相通,因此便有了各種祭祀活動。雖然都叫中元節(jié),但湖南各地的習(xí)俗并不完全一樣。接亡客、燒包、放河燈、祭祖、吃鴨、祭祀土地......每種方式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在攸縣,祭祖是中元節(jié)最為重要的事情。
攸縣有著湖南最有儀式感的中元節(jié)
攸縣有著湖南最有儀式感的中元節(jié)。
然而小伙伴們還是會有些不理解,中元節(jié)在南方各地盛行,一般多是在居住地遙祭祖先即可,攸縣人為什么非要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xiāng)才行?
是攸縣人的思想特別傳統(tǒng)保守嗎?肯定不是。闖蕩世界的攸縣人,從來沒有落后于每個時代。
攸縣人既擁抱現(xiàn)代思維的同時,又保留了傳統(tǒng)的情感世界。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在攸縣人的心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血脈相承的情感都無法斷開。他們敬祖先、愛故土、重親情,慎終追遠,延續(xù)著傳統(tǒng)而古老的情感世界。祠堂是國人靈魂的棲息地,這一點,在攸縣尤為明確。
攸縣人過中元節(jié),到底有多講究?
攸縣人的儀式感,在中元節(jié)。對于他們來說,這比過春節(jié)的意義還要重大。與祖先的情感交流,讓他們在現(xiàn)代社會的沉浮中,堅守自己的人生信念。正因如此,中元節(jié)祭祖,便成為了每個攸縣人確認生命存在感的大事。
搞大事當然要有儀式感。
攸縣中元節(jié)是一場與祖先靈魂的“互動”。接祖、祭品、財包、送祖,每一個細節(jié),都極為講究。
從前接祖多是去氏族的饗堂,現(xiàn)在則多是在自家。稱之為“家堂”。
攸縣人每家每戶立有“家堂”,即廳堂頂上方墻上有個神龕,供奉神牌靈牌,神牌正中刻有“天地國親師位”六個大字,左右兩旁兩行小字,一般上款是:遵祖宗家訓(xùn)克勤克儉,下款是:教子孫言傳曰讀曰耕。有的還刻寫“招財童子,進寶郎君”于左右。沒有神龕的就用紅紙寫字貼上。中間幾個字的寫法(刻法)有規(guī)矩,即天寬地平,“天”字的人字蓋住“地”字,“地”字的土也底筆要平,不用斜筆;國要合口,“國”字的國字框閉合,不留空隙;“親”不閉目,親字繁體字之目要留缺口,親見要有筆畫相連;“師”不帶撇,師字繁寫要丟掉一撇;位不離人,“位”字的立字上下橫應(yīng)與單人旁筆畫緊連。神龕前有神案,神案放有祖宗靈牌。家堂便是家庭拜祖場所,也是家庭拜神之處。
接祖的時間必須是下午三點以后,搞好室內(nèi)外衛(wèi)生,主持人沐浴或浣洗完畢后,擦拭祖先牌位,擺放于祭桌之上。禁止赤膊入堂。一切都體現(xiàn)了對祖先的敬意。
祭品必須新鮮,要趁熱擺放。,一般是六碗以上。
祭品有很多忌諱,譬如不能用鱔魚,不能用海魚,不能用貓狗肉,蔬菜不能用茄子,絲瓜、南瓜、苦瓜都不能用。接祖的家庭要宰殺牲畜雞鴨。謂之曰:吃血食。
中元節(jié)每餐敬饗或宰牲時,須嗚炮或擂鼓。(意為請祖入席)
燃帛時,除在祭桌前焚燒外,還須在大門外燒一部分。從接祖到送祖之間,香火要延綿不斷,一般白天點小香,晚上點大香(長香)免得人睡著了而斷了香火。
財包是送給祖上的禮品,人們用各種顏色紙裁成衣褲,還有用箔紙做成金銀首飾類等各種東西,將紙錢剪成四路一截(民間有神三鬼四之說),即敬神的錢紙剪成三行一截,敬鬼的剪成四行一截),撕成一張一張,裝入封袋內(nèi)。
“送祖”亦叫“送客”,一般會在七月十五日下午3點至6點之間完成。
按習(xí)俗,要在送祖前敬些糕點米齋及果類,有些人家還摘些冬瓜、辣椒之類的新鮮蔬菜置于祭桌下作禮品,意為讓公公婆婆(祖上)帶回去,收拾拜饗后便敬茶。有些老人也會和祖上說些告別話。茶畢,將祭桌三面的凳子向外移動一下,然后將祖牌、油燈、燭火、香瓶等移送神龕之上,將祭桌擦抹干凈,擺歸原處。主人提上事先準備好的財包籃子,帶領(lǐng)子孫手秉香火,在鞭炮聲中送祖上路,一般送到附近十字路口或有流水的江河邊沿,把事先備好的柴草鋪開,將財包、錢紙等物置于柴草上(將值日火步與裱衣使者兩包放在上面)點燃燭火,著手焚化。
等全部焚化后,鳴炮送祖歸去,家人返回,中元祭祖儀式告畢。
拜祖敬祖,見證鄉(xiāng)土社會的情感延綿
攸縣的中元節(jié),是鄉(xiāng)土社會里家族與家族之間暗中較勁的場面之爭。一些較大的家族,中元節(jié)祭祖活動隆重而盛大。譬如“蔡氏家族”和“過氏家族”這些大族祭祖的盛況每每被當?shù)厝颂崞,他們往往能聚齊數(shù)量龐大的族人。為他們在鄉(xiāng)土社會里掙足了面子。在傳統(tǒng)社會,人口繁衍能力的不同,也代表了族群生命力的強弱。一個強大的族群,可以令族人倍感自豪。
攸縣人的拜祖,不止在中元節(jié)。每逢春節(jié)、端陽、中秋、小年、除夕,在家堂點香燭,燒紙錢、放鞭炮、陳饌酒,鳴金鼓,跪拜宗祖。喜慶敬祖是家做紅喜事,如做生日、接親、嫁女、喬遷等,都在家堂拜祖。凡有大事,必告祖宗。已成為攸縣人的文化習(xí)俗。
此心安處,唯有吾鄉(xiāng)。攸縣人的地緣與血緣情感,因此始終延綿。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