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是一碗,熟時是一碗,吃前是一碗,吃完還是一碗”——田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總被賦予濃厚的情感色彩。“一款螺螄千般趣,美味佳肴均不及”,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田螺端上圓桌,不僅恍若奔放的西班牙女郎,而且酷似神奇的田螺姑娘——伸筷品嘗,不覺想起田螺從圓圓的水缸里悠悠浮起,搖身一變成為儀態(tài)萬方的美女,日日幫勤勞而又英俊的農夫做一桌香氣飄蕩的飯萊的傳說,這份妙不可言的滋味令人神往。
田螺,又名螺螄,是一種軟體動物,肉體上生有一片桃形硬弇,以防天敵。動時背著“房屋”爬行,以吸收陽光與空氣。田螺喜歡潛伏在江南的河湖中,棲息在瀲滟的池塘里,蜷縮在縱橫的溝港內,隱藏在肥美的田園間……清人范寅在《越諺》里載有一句名言:“清明螺,賽肥鵝!泵磕曛俅禾锫菁唇獬,紛紛從深厚的泥底悄然浮于溫煦的水面覓食、產卵、生長,此時的田螺,是一年里最鮮美最肥嫩的時節(jié)。每當田螺上市旺季,或肩挑販運,或提籃叫賣。
田螺不僅是席上佳肴,也是治病良藥。中醫(yī)認為,鈣含量為雞肉一百倍的田螺肉性味甘、性寒,入肺、肝、大腸經,有清熱養(yǎng)陰、利濕解毒之效!侗静菥V目·拾遺》載:“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結熱,目下黃,腳氣沖上,小腹結硬,小便赤澀,腳手浮腫”。李時珍還說,“利濕熱,治黃疸;搗亂貼臍,引熱下行,止噤口痢;取水,搽痔瘡、狐臭;燒研,治瘰病癬瘡”。民間亦有以田螺入藥治療便血、中耳炎、清火眼、疔瘡腫毒等癥,田螺還有抗癌物質,是理想的營養(yǎng)食品。因田螺屬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虛寒之人不可多吃,便溏腹瀉、風寒感冒、女子行經期間及產后都要忌食。
金竹山鎮(zhèn)麻溪村,張湘峰的嗍螺加工廠,挑螺師們將挑好的螺螄蒸煮
相傳明代才子唐寅不僅詩書畫馳名江南,而且頗通醫(yī)道。一天,有個腹脹如鼓的少兒,在祝枝山的陪護下,叩響了桃花塢的柴扉。伯虎診視病情時,從好友口中得知三天以來經幾位郎中治療不見好轉,不覺拈須一笑,揮毫在八分箋上書就“圓頂寶塔五六層,和尚出門慢步行;一把團扇半遮面,聽見人來就關門”的謎底詩藥方,囑其家人按此謎方去菜場選大的備三個,與薤白頭一枚搗碎攪拌,敷其肚臍,一日后此病便可痊愈。而詩中謎底就是田螺。故鄭板橋大發(fā)“泥頭舊甕” “盡醉倒?jié)O翁樵叟”的喟嘆。
9月26日,永州新田縣大坪塘鎮(zhèn)黃家舍村的一家農戶,正在清洗嗍螺
自古至今,螺螄享有“盤中明珠”的美譽。田螺肉色粉白,其裙邊呈黑色,去殼弇,從螺殼內挑除內臟以后煮熟之螺肉為球狀,黑白分明。放入瓷盤,仿佛一幀“白銀盤里一青螺”的水墨畫。無論黃燜、清燉或紅燒煮食,其味各具特色,并散發(fā)出天然的香氣。
“湘水田螺”這款純屬賞味的閑食,不僅具有滋陰潤燥、利尿通淋的功效,螺螄的鮮香沉浸在醬色的油湯里,味道鮮辣可口,是男女老少皆可品嘗的美味。即便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眷侶,也抵抗不住螺螄湯醇味鮮的誘惑,放下身段拋卻矜持痛快淋漓地飽享一頓。
這道菜的做法是——首先,將三至五斤田螺淘洗干凈后養(yǎng)在木盆盛裝的清水里,隨即滴幾點精菜油(滅除水蛭俗稱螞蟥的秘訣),待刺激田螺吐出腸胃中的泥沙后,又換水,再滴油,如此反復兩三天,再剪切田螺尾巴。將鮮活的田螺傾潑在鐵鍋里,煮十五分鐘左右,揭蓋、撈起、冷卻、清洗,然后熱油下鍋,放入黃黃的生姜、白白的蒜頭、紫紫的桂皮、黑黑的八角和紅紅的七星朝天椒等,猛火爆炒飄出香味,倒入田螺,濺入德山大曲酒,噼里啪啦地翻炒,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盤”,褐色的螺眼脫落時酌醬添鹽,并加入幾勺營養(yǎng)豐富的高湯,拌入幾絲韌勁十足的千張,文火燜煮十五分鐘,讓田螺于稠狀的濃油里入味,顆顆粒粒散亂地鏟在雪白的瓷盤里,清新與鮮美的香氣繚繞,宛若一幅明麗典雅的水墨寫意畫——粉墨登場的“湘水田螺”便可讓你一唆再唆。
螺螄雖然身價低賤、味道卻是十分肥美的民間尋常小鮮——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是喜歡享用的美食,盡管上不得宴席,但其親和力卻有著隨意散淡的人生樂趣?蓲惺劧U的多是不拘小節(jié)的蕭散之人,可海碗喝酒的盡是氣沖霄漢的豪爽之客,可舉燭賞畫的則是相與品茶的高士,可大吮螺螄的便是情誼深厚的摯友——能沉醉在鄉(xiāng)間野景,瓜棚閑話;能飽餐在廉價排檔,平常滋味;能消受在放言無忌,盡興而歸。
“清明食螺,眼不生疴。”將螺螄尾巴剪掉的創(chuàng)始人應該供奉在美食史的殿堂里,因他或她的這一發(fā)明,螺螄經過柴火與茶油的多次親密接觸,矜持的面紗早就揭開,暗許的芳心早就迷亂,諳熟食螺之道的食客,就著螺口輕輕一吻或猛地一呼,心甘情愿地投懷送抱之時,最傳神的便是此起彼伏的“嘬、嘬、嘬……”的吮螺聲,如爭食的雞鴨,喧鬧的麻雀,連過路的行人也被撩撥得情不自禁地分泌饞涎,欲飽享一番。
更有甚者,從草長鶯飛的桃花春螺到桂子飄香的中秋泥螺的美好時節(jié)里,就像出自南北朝北周庾信的手筆,在中國文學史上破天荒第一首詠食田螺的《園庭》一詩所賦,比比皆是“倒屣迎懸榻,停琴聽解嘲。香螺酌美酒,枯蚌籍蘭肴。飛魚時觸釣,翳雉屢懸庖。但使相知厚,當能來結交”的場景;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榮登殿試金榜狀元郎的廣東南海人倫文敘亦有詩曰:“炒螺奇香陋巷聞,羨煞神仙下凡塵。田園風味一小菜,遠勝珍饈滿席陳!蹦切┐┲咨珗A領汗衫的嗜酒之人,認為“啄螺螄過酒,強盜趕來勿肯走!薄奥菸囙茑苓^老酒,皇帝伯伯不及吾”!為獲得齒舌間極大的享受,使其愉悅到愛不釋口的地步,竟將湯汁和螺肉一齊吮吸入嘴,噓噓之聲不絕于耳……
這時,一縷縷飄過來的是暮色,一股股吹送來的是晚風,一顆顆堆起來的是螺殼——便是月亮初上時的一道悠長愜意的風景,江南水鄉(xiāng)飽賞美味和野趣的萬般風情。那一嘬一咬一嚼一喝之間,不僅品嘗了味蕾上的愜意,而且也體驗到恬淡歲月的滋味,平凡的春秋便在瞬間迸發(fā)出生活的璀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