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藝術(shù)起源于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發(fā)祥于中國陜西省,是中國出現(xiàn)的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而我們長沙地區(qū)也流行著一種長沙皮影,演唱時民間藝人會用具有湖南特色的唱腔來演唱。那么,在這充滿湘韻湘味的曲調(diào)里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 何志明 據(jù)《漢書·外戚傳》記載 漢武帝與李夫人伉儷情深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 李夫人亡故后 漢武帝日思夜想難以釋懷 大臣李少翁就想出了一個方法 將李夫人的形象做成了剪影 他搭起了燈燭和帷帳 讓剪影出現(xiàn)在了帷帳上面 解了漢武帝的思念之苦 從此 就有了皮影戲 皮影相傳始于漢,興于宋。舊時稱“影子戲”或者“燈影戲”,分為南北兩派。長沙皮影屬于南派皮影一支。千百年來在湘楚大地上,廣為傳頌。 長沙皮影表演《雙富貴》選段 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沒有現(xiàn)代電子科技的炫目,在這方寸之間的舞臺上,皮影戲透露出的是它獨有的一種古樸的魅力。 何志明13歲開始學習皮影,從事皮影演藝工作有42年的時間了。他最享受的時光,就是與三五好友一起受邀為村民家里的喜事來演出。 長沙皮影在唱腔上集聚了湘劇和花鼓戲的特點,而題材則多選自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曲目多以傳統(tǒng)戲為主。 一位位妝容精致、各具特色的王侯將相粉墨登場,或是金戈鐵馬,或是人情冷暖,唱出了一幕幕悲歡離合。長沙皮影在人物造型上也是獨具一格,擅用不同的顏色為基調(diào)來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活靈活現(xiàn)的影人賦予了皮影表演精髓和靈魂,而每一個活躍于幕布上的影人,卻又是出自匠人的手藝和匠心。平日里,何志明也經(jīng)常動手制作影人。 雕刻是制作影人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影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是由匠人事先在牛皮上畫上圖案,再使用刻刀細細雕琢而成。 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 何志明 雕刻的時候刀要拿得正 第二要注意下刀的力度 雕刻一個完整的影人 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 雕刻好的影人關(guān)節(jié)經(jīng)過細細的打磨,使用特制的顏料敷彩上色,發(fā)汗燙平之后再用繩索綴結(jié)合成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個的影人。在何志明42年從事皮影的生涯中,制作過不計其數(shù)的皮影。說到自己的這份事業(yè),何志明透露著自豪之情。 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 何志明 年輕的時候我是唱旦角 最出名的就是關(guān)公與貂蟬那一出戲 原來我在望城那邊唱燈臺戲的時候 每天觀眾都要求我唱那個戲 說起對皮影事業(yè)的熱愛,何志明說自己受爺爺?shù)挠绊戄^多。何志明的爺爺何德潤老先生也是一位長沙皮影戲的著名藝人,獲得過國際獎項,在皮影的制作上,何德潤老先生也是頗有造詣,開創(chuàng)了牛皮制作影人的先河。 幾十年前,長沙皮影有一千多出曲目,而流傳到了今天卻只剩三百多出了。回想起長沙皮影昌盛的時期,何志明心中難免感慨。 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 何志明 以前我們?nèi)パ萜び皯?/p> 有好多老人都是拄著拐杖 由家里的后輩人扶著去看戲 那時候最興旺的時候 一年365天 我有三百二十多天 都是在外面演出 有時候一天還演兩場三場的 我也想收個徒弟 好好把這個東西傳承下去 但是根本沒有好的苗子 有的苗子好的他又不想學 長沙皮影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對此,何志明也感到很無奈。 為了迎合當下受眾的需要,何志明也在劇本和劇目方面做了一些改良。 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 何志明 搞寓言劇 搞新的劇目 只能是適應(yīng)市場的需求 何志明創(chuàng)作的寓言劇在學校里受到了許多中小學生們的喜愛,平時也經(jīng)常去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的活動,每一次兒子何懷玉都會一起陪同。 長沙皮影第四代傳承人 何懷玉 我爸爸上了年紀 我也擔心他 每次我都出來陪他 我也辭去了原來的工作 一心投入到這一塊 就是想跟我爸爸一起 把這個非遺的事業(yè)宣傳開 何懷玉辭去工作后,與父親一起開設(shè)了一家皮影傳習所,供大家參觀了解長沙皮影的文化。在傳習所的宣傳方面,小何也是使用了不少現(xiàn)代的宣傳手段,在抖音、微博、朋友圈都留下了許多長沙皮影影像。 在皮影世界的江湖里 像何志明父子這樣的民間藝人 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為皮影文化的傳播作 出自己的貢獻 或是口口相傳 或是身體力行 正是因為有了 這一代又一代民間藝人的傳播 皮影文化才能像陳年的酒一樣 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 沉淀出持久的醇香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